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这本书,竟风靡中医界七年之久!

这本书,竟风靡中医界七年之久!

《中医人生》是娄绍昆先生于2012年出版的一本大作,黄煌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娄绍昆先生是从基层走来的中医学者。他的从医经历充满艰辛,却活力四射...... 我觉得娄先生还是幸运的,艰辛环境中磨砺出的学问饱满而有光泽。“《中医人生》一书值得细细阅读,需要品味,需要思考,甚至,本书可以当作一本励志书来读。此书出版后,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和追捧,特此摘选一位读者的读后感与各位同仁共赏。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讲述了作者(娄绍昆)从最初接触针灸到最后经方针灸并用、外内合治治疗疾病的奋斗历程。

作者重温旧时回忆,带读者走进关于《伤寒论》和经方的世界。并用一个个鲜活的病案,说明了外内合治的必要性;又在和表兄、父亲、各位老师中的对话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经方世界,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自东汉张仲景写作《伤寒论》以来,经方理论及其方剂已经被研究和应用了近二千年,至今仍不可穷究,学者见仁见智,所谓“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

书中无数次关于《伤寒论》的理论和案例讨论发人深省。“伤寒论是一座桥,各种流派的中医师都要从它这里经过”,作者如此说。

书中提到,《伤寒论》在中原地区,一直以来以《内经》的观点解释伤寒六经,如尤怡柯氏自近世才有主流的两大观点:一是伤寒六经与内经六经相对应,在病理病机上可以以经解经,近代以刘渡舟等为代表;二是伤寒六病,非六经,和内经的经络学说并无太大关系,此当以陆渊雷、胡希恕等代表。彼此相互以各自的临床经验为依据争论不休,更增添了《伤寒论》复杂,甚至陆渊雷还取消六经,只取四经,三阳经与少阴经,太阴与厥阴则分散到杂病各处。

到宋朝时,《伤寒论》传至日本,其中的康治本为后世保留了仲景学说的大部分原文,并在近世汉方医学著名大师吉益东洞的思想引导下,为伤寒论注入了新特色,那便是伤寒的另一方面:方证对应。他将重心放在处方的适应证上,以八纲作为基础,而不用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解释。作者娄绍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看到注家各说一套的“乱象”,更领悟到正是这种“乱象”体现了《伤寒论》的博大精深,也是《伤寒论》历久弥新的原因。

娄绍昆的父亲曾问他:先别问中医是否科学,而应该反问为什么现代科技那么发达,却仍然解释不了中医的疗效?如果离开了高科技,西医拿什么治病?正是这些未知的可能性标志着人类可能的局限性,这便是中医的奥妙。对于伤寒论的进阶之路,在没有强大而包容的《内经》面前,它一样蓬勃发展,也许不在内经的阴影下,它才能展现它原本的面貌。

因为目前在中医方面,离开了《内经》完善的理论体系,似乎一切都寸步难行。或许《伤寒论》《内经》本来就是两套不完全一样的系统,一个取法《汤液本草》《神农本草经》,一个取道天文地理人文哲学。

然而就像书中说的那一句话:当我们无法辨别是与非,选择治疗方法不是是非对错的选择,而是由医学观点与医学立场来决定的。

本书不是一般的回忆录,而是娄绍昆先生思考中医、思考经方的记录。本书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创作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本。

同时,这本《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也是面向没有医学知识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读者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一种为家人或自己排忧解难的方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编辑推荐
这次精装增订版更是详细讲述了娄先生通过自学从一无所知的中医小白到成为正式中医执业医师的整个过程,对于每一个自学中医的人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所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一种为家人或自己排忧解难的疗法。

(扫码下单)
本书不是一般的回忆录,而是娄绍昆先生思考中医、思考经方的记录。初学中医时的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遇到良师指点后的豁然开朗,交友切磋学术火花四迸时的激动,都在这本书中娓娓道来。娄先生对经方医学中六经、方证、体质等重要学术范畴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对《伤寒论》及其日本汉方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张丰等师友学术观点的阐释发挥,都是本书的亮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第五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获奖作品,作者:李彦青,单位:上海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不是所有的乏力,都能用黄芪!(滥用中药最不可取)

看中医如何解析生命周期,不得不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