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死率如此高的疾病,为何中西医结合能降至10%?中西医以不同的理论体系表达人体生命现象,阐述人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机理,两者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均有正确性,又有局限性。以微观实证及还原论的思维方法为主导的西医学理论,需要借鉴中医学宏观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习惯于宏观整体思维和推测演绎方法的中医学理论,需要充实微观实证及还原论研究方法所积累的知识成果。把两种理论科学的通融、交汇和结合,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必然产生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治疗效果,能解决更多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重症患者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0%~40%。
由于其病因是胰酶的激活对胰腺组织的自体消化,西医治疗原则是减少胰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主张禁食和胃肠减压,即“静”为主;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内蕴、瘀毒互结,基本病机是“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因六腑以通为用,治疗主张通腑泄热,急下存阴,即以“通”为主。
西医具有营养支持、抑制酶、抗感染、抗休克等优势,而中医通里攻下的承气汤、清胰汤、大柴胡汤等更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类方药能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或清除炎症介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泄毒素,增强肠黏膜屏障,及时疏通肠道,防止肠道衰竭等作用。动与静的结合,更加全面地加深了对急性胰腺病理机制的认识。
临床报道,在西医综合性治疗下辨证用药,有血瘀者静滴活血化瘀药,伴 ARDS 者静滴鱼腥草注射液,伴黄疸者静滴茵栀黄注射液,中后期兼气血亏虚者静滴黄芪、参麦等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和抢救效果,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已下降到 5%~10%。
本文摘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
好书推荐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作者简介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晓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长见识!原来九针这么牛!!还有这么多刺法
疼到窒息的三叉神经痛,试试这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