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针刺的深浅,都是有讲究的!!

针刺的深浅,都是有讲究的!!

皮肉筋骨脉等五体不可刺入过深

人体组织结构由表及里依次为毫毛—皮肤—脉—肌肉—筋—骨—髓,针刺中病即止,不可针刺过深,过深则损伤深部组织,并影响对应的脏腑,出现变病。

《素问刺要论篇第五十》曰:“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烁䯒酸,体解㑊然不去矣。”

《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曰:“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

皮肉筋骨脉等五体不可刺入过浅

针刺治疗中病即止,不可过深,也不可过浅,过浅不及病位,病必不去。

《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本文选自《黄帝内经九针疗法》

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九针的概念、作用、刺法、针刺结构、治疗原则、疗效标准、治疗病证、注意事项等,从概述、作用、针刺结构、主治、刺法等方面论述了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针针具、针刺疗法,并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对55种病证给予介绍。 本书是我们通过反复研读《内经》原著,挖掘祖国医学遗产,尽可能的还原《内经》九针针具、针法的本来面目,将九针加以归纳、总结、提升,是我们的原始创新成果,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再现九针神奇,深受患者欢迎,是一部较好的实用性参考书,适于针灸科、骨科、康复科、推拿科等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介绍李平华,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巨野县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先后担任巨野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巨野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从事针灸治疗、研究30余年,医技精湛,运用针灸、内经九针、小针刀、浮针、头针、火针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疗效显著,为小周天疗法、五体针刺疗法的发明人,编撰出版了《针灸腧穴疗法》、《归经中药学》、《小周天微铍针疗法》、《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非手术疗法》、《面瘫》、《保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基层医疗实践》等专著,其中《肩周炎》5次再版,1995年第1版肩周炎的分期,已作为全国肩周炎的诊断标准,《颈椎病》3次再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非手术疗法》2次再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92年至93年作为中医专家赴俄罗斯坐诊。荣获山东省政府二等功、菏泽地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购书可扫码或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黄帝内经九针疗法》,作者:李平华 孟祥俊。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脾恶湿,到底为何?

● 中医辨证三大步骤(极详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