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交流,任在当代学子肩上!
:中医作为一门基于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的学科,其医学语言是独特的、富有深刻内涵的,这既是它的魅力所在,同样也成了现代医学交流中的阻碍,中西医如何交流,常常令人头大。今天,我们就从“肾”在中西医里面的不同含义讲起。
中医讲的肾跟西医讲的肾区别比较大,中医说的不是西医泌尿系统的那个肾脏,中医认为肾的功能主要包括性功能和生育功能等,涉及生殖系统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附属性腺的功能,以及西医讲的血波、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西医讲的泌尿系统肾的功能基本都归属在了中医讲的膀胱的功能里了。
同时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基本奠定了一个人身体状态的基调。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的话,肾就是树的根,根的作用是巨大而广泛的。
细节方面来看中医肾的功能涉及人身体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小便、耳朵眼睛、头发、脊柱、呼吸、水液代谢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误会?
我想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误会,根本原因在于清末、民国时候中国学者把西方医学传入中国,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犯下的错误。
中医也是有解剖的,从《黄帝内经》时代就有的,那时就形成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早期命名的时候确实根据解剖部位,后期解剖学停滞不前,中医逐步变得抽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系统指导临床用药。
早期那些翻译西医学的学者非要把西医里的liver、heart、spleen、lung、 kidney 翻译成肝、心、脾、肺、肾。若是当初翻译成:赫依、赫底、巴达干、希拉等,我想就不会产生现在这么多误解了。
什么是赫依、赫底、巴达干、希拉?这是民族医学蒙医里面的脏腑功能术语,对于同一个人体,中医有中医的认识和说法,西医有西医的说法,蒙医有蒙医的说法,回医有回医的说法,其实就是很多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表达出来的不同说法。
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划分的方式、方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中西医语言不通的事情不禁让人想到2002年由华裔导演吴宇森执导拍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好莱坞战争片《风语者》,这部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总能破译美军的电报密码,让美国人很苦恼,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人征召几百名印第安纳瓦霍族族人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听懂,所以美国人把他们训练成专门的电报员,传递通讯信息,作为秘密武器,人称风语者。
你再看看如今的中医和西医,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关系,古老的中医过去只有学中医的人懂,其他人都不懂。传统的中医大夫也不懂西医学的东西,但是当今接受了现代中西医双重教育的中医学子,既学习了晦涩难懂不为外人理解的传统中医学,也接受了现代西方医学研究的教育,他们肩负的责任之一就是把晦涩难懂的中医语言,转变为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出去。
因而我也称他们为:风语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舌诊十讲》,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实用性很强。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真实典型的舌图。本书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舌图,进行了深度解读。书中先介绍了舌诊的基本方法和常见误区,这是学习舌诊的基础;又重点介绍了脾胃病和肝胆病常见舌象的具体细节,便于临床把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舌诊十讲》,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一招鲜”的外治法,这本书,都有
● 现在大多数的疑难病,都是“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