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糟粕”二字,作何解释?

中医“糟粕”二字,作何解释?
: “糟”的本义不是酒渣,古代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世才有酒渣的意思。
1.糟粕医理解

先说“糟粕”一词的含义。《庄子•天道》收尾之句讲:“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注家认为“糟魄”即是“糟粕”。今人说到“糟粕”一词,认为本义为造酒剩下的渣滓,于是顺理成章地引申为“废物”的意思,比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封建糟粕”等。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讲:“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大肠对糟粕排泄。”“糟粕”意思基本等于“粪便”。将《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的“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与“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进行对比,容易得出“回肠是大肠一部分”的结论。其一,为什么说水谷“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难道是粪便在胃中就形成了?其二,水气与谷气两者并行,故称“俱”,说明有至少两种物质,若胃中已成粪便废物,那为什么还要反复说“俱”下于大肠?

来看古人的一些相关论述:①《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讲:“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②《灵枢•五味第五十六》曰:“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③《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讲:“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④《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讲:“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⑤《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讲:“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以上五段文献,包括以下几条观点:①糟粕形成之处大体在中焦、胃中,与粪便形成之处相距甚远。②“泌糟粕”中的“泌”字,《说文》解释为“侠流”,在此处是“泌渗”之意,指液体由细孔排出。结合“蒸津液,化其精微”来理解,“泌糟粕”是将“糟粕”过滤一下而产出“精微”的意思。“泌糟粕”与“蒸津液”在内容上较为对仗,可推知两点:第一,“糟粕”应是液态或半液态,而非半固态的粪便;第二,“泌”不是“分泌”的意思,否则“泌糟粕”与“蒸津液”便不对仗了。③从“泌糟粕而化其精微”“化糟粕而转味入出”的字句来看,“糟粕”是可以通过“化”(消化、转化)而产出“精微”的。因此,“糟粕”是水谷在胃中所形成的,是可供消化吸收的物质,接近现代医学所讲的胃中“食糜”。

2.糟粕的语文解释
笔者以上理解,在语文上行得通吗?
即使“糟”作“酒渣”解,“糟”与“粕”也不相同。古代粮食珍贵(所以也常禁止用粮食酿酒),常将粮食带皮不去糠而压成碎瓣,这样加工出的粮食叫“粕子”,去皮压碎者称“”。以粕煮粥,称为“粕米粥”;以煮粥,称为“子粥”。用玉米或高粱作酿酒材料时,也是带皮打碎之后再酿酒,酿完酒后,剩下的渣叫“糟”。所以,“粕”的本意是带皮粗糙加工的粮食粗粒,是较差的食物。

“糟”的本义不是酒渣,古代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世才有酒渣的意思。《周礼•天官》讲:“共宾客之礼酒,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皆使其士奉之。”意思是:供应王送给宾客所需的酒,和供应王后送给宾客所需的饮料,未经过滤的医和酏,都是派士送去。从中可以看出,糟在古代其实是比酒的“规格”低一等的饮料,糟滤去渣即为酒,未滤之酒即为糟。粕是“规格”低一等的粮食,则“糟”“粕”并称,即是对较为低等的饮食的一种称谓。汉代刘向在《新序•杂事二》中讲:“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馀谷粟”。“士糟粕不厌”的意思是说,与“高等食品”的谷粟相比,未过滤的酒和未去皮的粮食属于下等,士人连这样低一等的饮食都不能填饱肚子。如果将“糟粕”解为“废物”,乃至“粪便”,那就根本无法说得清楚了。再者,如今江南地区流行一种米酒,称“醪糟”,酒中有米粒,也可以说是“未过滤”的,所以称“糟”,算是古代留下的一点痕迹。

糟粕不是粪便,可能是指食糜,是水谷俱在的物质,这样就不难理解“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中“并”与“俱”的意思了。

青年医生毕伟博在授课
一本好书来了——
《肺阴阳藏象论》
本书是纵论肺气及其相联脏器藏象气化之理及理下之法之方的论文集成,多有理清甚至修正的努力。可谓求之于道法,而归之于临床。将阐明肺气阳、肺阴厥阴之藏象,肺寒饮病、肺风痹病等诸多证治,肺痿病诸多歧论,乃至肠府、奇经等外延气象及其论治思想。

目录
序一(国医名师序)
序二(导师序)
序三及简介(自序)
肺阴阳藏象论之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思想方法
肺阴阳藏象论之二——厥阴风木藏象的镜鉴
肺阴阳藏象论之三——肺体气阳论(上)
肺阴阳藏象论之四——肺体气阳论(下)
肺阴阳藏象论之五——肺寒饮病论(上)
肺阴阳藏象论之六——肺寒饮病论(下)
肺阴阳藏象论之七——肺阴厥阴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八——肺风痹病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九——肺痿病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大小肠藏象宏观修正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一——大小肠藏象病位、病机修正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二——《肠胃》《平人绝谷》三肠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三——四肠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四——古大小肠观与肺外合藏象论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五——肺系疾病的奇经论治
肺阴阳藏象论之十六——感染性肺系疾病气化方略论
……

《肺阴阳藏象论》一书,作者:毕伟博,主审:崔红生教授。本书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计划出版时间:2018年7月,目前正在紧张的出版流程中。

届时,中医书院将《肺阴阳藏象论》的网络预售活动。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毕伟博,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六经气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中医临床与科研,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项目NO.2018-JYBZZ-JS183、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J2013-56。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仲景“和”思想面面观》《肺间质纤维化卫气营血辨证与呼吸功能评估》等7篇学术论文。其中,作为中医内科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唯一入围者,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岐黄杯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颁奖会议”,以《从奇经论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获得论文二等奖、现场答辩优秀风采奖、壁报优秀奖,以《肺系病一本三因论》获第三届“放眼未来仁心雕龙”十大中医药论文提名论文。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青年中医写书,好饭不怕晚

这么用牡蛎,早晚成名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