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奥秘:中医如何诊断疾病
:人体是极其复杂的,疾病的病理变化也是千变万化的。诊断疾病时,如要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病情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出准确的诊断,就应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遵循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病证结合四个方面。
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指诊断疾病时,应重视患者机体整体的病理变化,同时还应考虑患者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上相互连接,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病理上必定相互影响。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可以反映在局部;体表疾病可以影响脏腑,脏腑疾病可以反映在体表;情志疾病可以影响脏腑功能,脏腑病变也可以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必须对病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人是自然的产物、社会的基本元素,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诸多社会因素都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诊断疾病时,不仅要重视机体自身的统一性,还要考虑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我们人体通过夏冬汗、尿的变化而调节体温,在诊察患者体温、汗、尿时必须考虑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如情绪紧张、激动也可导致汗出增多、体温变化。
四诊合参
四诊也叫诊法,是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神色、形态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并结合舌诊进一步判定疾病的性质。三岁以下的小孩还可以通过看指纹来辅助诊断。
闻诊,包括听病人的讲话、呼吸、咳嗽、呃逆等,嗅气味包括嗅身体、口腔和多种排泄物的气味等。
问诊是四诊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致的问诊,往往可以为正确的诊断找到线索。问诊的内容,大致与西医相同,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病痛所在,发病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治疗的情况(包括服药后的反应),既往病史,以及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思想情况、家族病史等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对四肢、躯干部位的触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的诊察方法。
四诊合参是指诊察疾病时必须四诊并用,以全面收集病情资料,诊断疾病时,必须四诊并重、综合分析、参照互证,以全面准确地做出诊断,准确地辨别证候。中医四诊是从不同角度诊察疾病的方法,各自有其独特意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病变可体现在多个方面,因此,在诊病时务必要做到四诊合参,只有全面应用四诊,才能系统地收集病情资料,确保诊断正确。片面夸大任何一诊的作用而忽视其他诊法都可能影响疾病的诊断结果而导致误诊。
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指通过对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寻求疾病最根本的病变实质及其规律的过程。中医学认为,病机就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求本的过程就是探求病机的过程,也是确定证型的过程。如痰热蕴肺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咳黄稠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便知病位在肺,病邪是痰热,病机是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证型为痰热蕴肺证。
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指在疾病诊断过程中,要做到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与发展规律的概括,是在诊察疾病时抓住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出的结论,是要抓住的主要矛盾。只有从普遍规律中抓住最主要的、实质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符合认识论的规律。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十分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节选自《中医的奥秘》。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的奥秘》,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编写说明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推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中国”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热烈,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古老的中医学焕发了更加迷人的风采和更加蓬勃的生机。但是古老的中医学也因其理论博大精深,语言深奥晦涩,让很多想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人望而却步。当前很多老百姓对中医的认识较浅,但是需求却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想在科普中医方面做出绵薄贡献,尽力把中医药知识通俗易懂地传递给更多的人。科普中医,一本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入门读物是必需的,这本《中医的奥秘》应运而生。本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内容涵盖中医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生命现象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病原则等中医基本知识,是《跟我学中医》丛书的基础,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该书对中医学有一个基本了解。本书编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的中医药知识,文字功底扎实。编写过程中,尽量用通俗易懂、又不失“中医味”的语言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并配合原创漫画插图,帮助读者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难点和重点,并提升阅读乐趣。但要将专业的中医知识用老百姓读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既要跳出专业用语的思维惯性,又要精准讲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不断完善。希望《中医的奥秘》可以为广大病友及中医爱好者了解中医、传承国粹、防病强身提供帮助,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在此特别感谢!,欢迎投稿唠嗑。
● 浊毒体质易患多种慢性疾病,这种体质有哪些表现?
● 就算在古代,经方剂量的折算也众所纷纭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