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皇冠上的明珠
五运
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
说明宇宙天体、自然气候、物候与人体疾病的相关变化规律
六气
即风、寒、暑、湿、燥、火
是六种不同的天气变化特征
是天体运行所化生的自然现象
古人云:“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说明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事实胜于雄辩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西医仍无特效疗法,香港《新明日报》2003年6月16日报道,日本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20%。
此病在我国建国前病死率高达6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1955年,石家庄市通过以中医、中西结合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暑、养阴为主,采用张仲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为主要方剂随症加减,治愈率高达90%以上,通过推广“石家庄经验”,我国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6年8月之后,北京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应用清热、解暑、养阴法疗效不好,在蒲辅周老中医的建议下,根据运气特点,首先给予宣解湿热和芳香开窍的药物,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此后给以辛香透邪法等八法调理,丰富了中医药治疗乙脑的方法。这是明显的因运气病机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的典型案例。
运用五运六气治疗疾病的时空性与动态性,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五运六气理论说明中医科学性
宋代陈无择说:“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天人相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根本,五运六气理论是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
地球具有公转、自转规律,公转产生四季、五运,自转产生昼夜、阴阳。古人不知道公转、自转的道理,以二十八宿为参照物,以日月、五星、北斗的运行记录自然现象、物候规律、人体发病规律,并互为联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客观现象的真实记录,所以说五运六气理论是十分科学的,中医理论是十分科学的。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是对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表达,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医理论的灵魂,不懂五运六气理论就读不懂中医所有的书籍。
五运六气理论的运用非常广泛,运气本源于自然,是从天体运行,五星运动,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变化,三阴三阳之气的运动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自然界气候、气象变化、人体与疾病变化的一门唯物唯象科学,用于说明和预测自然气候、人体生命和疾病规律并指导防病治病,五运六气理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五运六气理论主要在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其文古而奥,令历代许多医者望而却步。
如何让当代读者理解运气理论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每一位五运六气理论研究者的责任。
作者在《五运六气入门与提高十二讲》的基础上精简、完善、补充,重新编写了《五运六气百问百答》,让初学者得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知识,建立更加条理化的运气思维,更好的指导理论应用。
✎ 厘清以往书籍没有解释清楚的概念
如标本相合:指六气标本相合,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内涵标气、本气、天地之气,寓天地形气相感、自然万物化生之意。
如厥阴风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少阴之上,风气治之,故曰厥阴风木。
再如岁谷、间谷。岁谷:三之气时令所生之谷。赵佶曰:“岁谷者,司天在泉之谷也。”在泉虽主下半年,但其位在终之气,在我国北方,已无谷可生,故司天所在三之气之时令所成之谷为岁谷。间谷:间气时令所生之谷。王冰注:“间气化生,故云间谷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
由此可见,岁谷具有养真气、安正气的作用;间谷具有保精、祛邪的作用。
✎ 纠正了以前医家的错误认识
如五气经天图。作者考证指出,宋代刘温舒在《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五天气图是对《素问•五运行大论》所引《太始天元册》文的示意图,而非真实的二十八宿天象图。刘温舒所作五天气图(五气经天图),冬至在虚宿,汉代的冬至点在牵牛。
✎ 阐述了干支的各种简明推算方法
作者总结了五运六气的简明推演方法,5分钟可以掌握。
(1)明岁运,知太少。(2)推小运,用五音。(3)定司天,知在泉。(4)推六气,主客临。(5)辨关系,运气合。
通过分析中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间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实际,明辨每年各个时节的运气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根据地域特点及实际的气候、气象与发病的关系灵活运用,以客观实际为主,随机达变,不可拘泥。
✎ 对三生万物作了具体说明
《老子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万物化生,源于天、地和形气相感,三生万物。植物的化生源于天气、地气和自然传播的种子;无腿和双肢动物产生于天气、地气和排卵;四肢动物产生于天气、地气和精卵结合;人的产生源于天气、地气、精气(精卵结合)。天地合气、六节分都是万物化生的必要条件。
《五运六气百问百答》对中医体质学这些进行了归类:(1)象体质。(2)形态体质。(3)年龄体质。(4)运气体质。(5)环境体质。(6)精气体质。
科学全面了解中医体质学内涵,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 对五运六气“算病法”提出了探讨
“算病法”始于马宗素,刘完素的学生马宗素,运用运气理论的概念和有关象数干支五行理论,作《伤寒钤法》,建立了一系列根据病人命辰和得病日干支来推算其所患为何病,预后和治法的“算病法。”
明代薛立斋、熊宗立等倡之,但也遭到了汪石山、张景岳等许多医家的批评。当代也有许多人运用出生、患病日期推算体质和疾病。
运气算病对不对?
如果完全不考虑患者的实际症状和体征,只凭某种固定的格局来推算,从而使运气学说偏离了原有的轨迹,走向唯心,这不是运气理论的本原,我们应该科学唯物的应用五运六气推演格局。
不少人通过推算,取得了显著地临床效果,应该发扬,造福患者;同时建议大数据理论和临床研究,拿出客观证据;别让不懂、一知半解的人说我们是算病先生,给中医造成不利影响;讲清道理,疾病的发生有内因、外因、诱因,运气致病多属于发病诱因,是外因。
中医治疗疾病从任何一点切入都会取得疗效,犹如“圆运动”,从圆上的任何一点出发,都会撬动致病因素,从而实现治疗目的,掌握的知识越多,考虑的问题越全面,越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继承发展五运六气理论
《五运六气百问百答》在全面展现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探讨了三因司天方等制方法度,对标本中气理论、南政北政问题、不应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病机十九条等理论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提出了天地人病时系统辨证理论、五运六气临证方药,既有继承发扬,也有创新发展。
帮助和提高灵活临床应用的能力,没有方向的航船无法前进。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五运六气百问百答》,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下单)
五运六气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玄学,很多人没有深究,历代深入研究并临床应用的医家也不多。当深入研究《素问》七篇大论,再读《内经》相关篇章后,方能体悟五运六气理论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科学思想。任何理论必经临床实践的检验,方能证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五运六气理论也是这样。作者用以经解经的态度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并效验临床。大道至简,将晦奥难懂的五运六气理论简化为实用的临床工具,需要多年的积累,名师的指点,个人的感悟,并经过刻苦的学习,应用于临床。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邹勇,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哀呼!中医失传的绝招和秘方
经济学博士:学中医最有前途!
点,一键下单
我怎么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