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特色疗法的前世今生(一)——古砭术

中医特色疗法的前世今生(一)——古砭术

最近写内科方剂的东西太多了,今天写写小编的老本行,针灸,有一个成语叫做“针砭时弊”,小编在学这个成语的时候,断然是没有想到,“针砭”会成为我赖以谋生的工具。

砭石疗法,也称“古砭术”,既然名字里有个“古”,那就必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久到什么程度呢?石器时代,明确一点,有考古出土文物证实的最早时间,约在新石器时代初期,距今7000余年。

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的历史,号称5000年,砭石的历史,还要多上2000年。

砭石疗法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当属《马王堆汉墓帛书》。《帛书 脉法》记载:“ 用砭启脉者必如式, 痈肿有脓, 则称其大小而为之砭。”之后砭石疗法在多部典籍中均有记载。从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砭术在人民的疾病防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黄帝为了推行微针疗法,开篇号令“先立针经”“无用砭石,欲从微针”,这从理论上,极大地束缚了砭术的继续发展。

接下来,在20世纪之前,是砭术失落的2000年,直到1933年,一部阐述砭术理论与技法的专著《砭经》横空出世,吹响了砭术复兴的号角。

1978年,山东青州战国墓出土的“泗滨浮磬”经研究,发现了泗滨砭石具有远红外效应和超声效应,是制砭佳品,此后,市面上的泗滨砭石引起了抢购热潮,也因此出现了很多仿品。

1997年,《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发掘中国古老砭石疗法”一文,引起了国内外中医界的高度重视,自此,砭术的发展走上了系统化、专业化、学术化的路线,受到了主流群体的认可。

进入21世纪后,砭术相关的论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发明产品也越来越多,古砭术得到了全面的复兴和创新,又重新感受到了中医大家庭的温暖,更昭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势头。……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特色疗法与中华文明》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中医药学的论述为指导,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从文明文化,形、气、神三个维度,皮、肉、脉、筋、骨五个层面,深度发掘与梳理了包括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宝库中的特色疗法,从中医药丰富的特色疗法所展现的理、法、方、药和神奇疗效中,展现了中医药学的“瑰宝”地位和“钥匙”作用。还介绍了中医药具有良好疗效的多种实用方法。

作者简介

侯中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针灸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分会副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幼承庭训,师从尉中民、谷世喆、高从文、金伯华、郭廷英等知名医家学习中医。

编辑推荐

全书从历史和古代医籍入手,介绍了“砭石”“九针”“拔罐”等古代疗法。在此基础上,分形、气、神三个层面,即人的生命机体,皮、脉,肉、筋、骨的层次论治,运化气血的以气论治,直指心灵的以神论治,阐述了重点治法,说明了法方无尽。专题介绍了祖国医学宝库中藏、蒙、苗、瑶、壮等民族医学的特色疗法及其重要地位。还介绍了各有所长、形式多样的民间医学。最后,作者对中医药学客观丰富的道、理、术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本文摘自《中医特色疗法与中华文明》。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四)——方药

● 类风湿怎么办?验案及方药详解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