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故事:仲景巧用蜂蜜通大便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医学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影响深远,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于东汉南阳郡(今河南省),自幼聪慧机敏,好读医书,喜研医术。同族一位名叫张伯祖的医生颇有声望,张仲景拜张伯祖为师,悉心求教。仲景勤学好问,博览群书,且悟性极高,颇受张伯祖喜爱。在老师的教授下,张仲景如鱼得水,进步很快。
一天,张仲景随张伯祖坐诊,送来一位病人,高热不退,口干舌燥,看上去精神极差。张伯祖赶紧上前为他切脉查看,认为他是由于津液内竭、大便干结难出所致,需要用泻药帮他排出壅结于肠的大便,便下热去,病人的高热自然消退。然而病人素来体质虚弱,恐怕难以承受大泄之苦;若是使用柔和缓下的药物又难以保证效果。张伯祖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陷入两难之中。
“张大夫,听闻您医术高超,请您赶紧用药救救他吧!”病人的家属忽然跪地向张伯祖磕头。张伯祖赶紧扶起病人家属,“您快请起,我一定会救他的。只是他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需要想个法子,我再仔细斟酌一下。仲景,快先扶他坐下。”
张仲景听从老师之命扶病人家属坐了下来,他回头见老师依旧眉头紧锁,也跟着陷入了思考之中。
“病人体虚,用大泄之药恐怕更伤正气,用什么方法既能祛邪又能不至于损伤正气呢?”张仲景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忽然,他灵机一动,心想:“这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他大步走向老师张伯祖,低声说道:“老师,学生想到了一个法子,不知是否可行,还请老师判断一二。”“仲景,你且快说,不必拘礼。”“学生认为,可以用蜂蜜来帮助病人导泻。”张仲景把所想所思一五一十地向老师说明,张伯祖连连点头,“就依照你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吧!”张仲景见老师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信心倍增。“学生这就去准备。”
张仲景跑到厨房用铜碗盛来一碗蜂蜜,一边用小火熬制,一边用筷子不断地搅动,蜂蜜由稀渐渐变稠直至结成一团。他端着碗回到老师身旁,向老师报告:“老师,蜂蜜已经熬好,还需等它冷却一下再用。”待蜂蜜冷却后凝固成块,张仲景将它捏成了长长的细条,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塞进了病人的肛门。
没过多久,病人便意浓浓,排出了一堆粪便,其腥臭之味让人掩鼻侧目。“张大夫,您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感激不尽!”见病人高热减退,其家属喜极而泣,连连向张伯祖跪拜致谢。“您快快请起,不必谢我,这是我学生张伸景的功劳,我再开点药,调养几日便能痊愈。”“好好,谢谢张大夫,谢谢小张大夫!”
待病人走后,张伯祖对张仲景连连称赞:“仲景此法甚妙,真是后生可畏啊!”“老师,学生医术尚浅,不敢邀功,还需多向您学习才是。”
张仲景敏而好学,勤于思考,创造性地运用药物灌肠法为病人通便。他在著述《伤寒杂病论》时,总结自己的治疗经验,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结硬难解的病证。书中言:“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后世多有医家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效果显著。
本文节选自《名著传说寻中医》。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名著传说寻中医》,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编写说明
几千年来,中医药对于中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智慧的璀璨光芒。
百姓信中医,爱中医,中医药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名医们悲天悯人,心系天下苍生,用一身精湛的医术解除民众疾苦,受到百姓们的爱戴,仁心仁术,让人心生向往,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流传下来,甚至在文学作品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故事,因其生动性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特意搜集中药故事、名医故事,并撷取名著中与中医药有关的故事,以飨读者。在本书筹备过程中,对如何选择故事蓝本确立了一个原则:避免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故事,比如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尽可能在古籍中查找有故事性但又不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传记、医案等。以此为蓝本,进行改写,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书中第一部分是中药故事,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是老百姓们最为熟悉的,随口便能说上几种,且名字朗朗上口,每一个药名后面都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流传至今仍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部分是历代名医们立志学医、巧治疾病、济危救困的传奇。面对奇症、危症,诸医束手,名医们运用扎实的中医理论和娴熟的临床技巧,为病人解除痛苦,读来不禁拍案惊奇。
第三部分是名著古籍中的中医药故事。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许多读书人都熟读医书,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他们将医药知识应用于文学创作之中,为作品增添不少色彩。
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希望通过本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探索中医的愿望,为中医药普及尽微薄之力。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名著传说寻中医》,作者:张继伟,吴宏赟,申应涛等。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什么是“脾病四肢不用”?
● 地冬治喘,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