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从脾胃论治《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虚衰而生。”
肿瘤的发生,是机体肿瘤免疫失调、抗癌能力下降的结果。国内许多学者对脾虚和脾胃气虚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肿瘤发生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如小肠D- 木糖吸收试验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和胰功肽等也显著降低。
有研究发现,脾气虚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量元素锌明显下降,锌是人体70 多种酶的必需组成成分,缺锌会影响机体多种酶的生理功能,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使人体抗癌能力下降。
王冠庭教授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脾胃虚弱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表明脾胃虚证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NK 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抗癌能力降低。
临床和药理研究也表明,健脾益气药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芡实、五味子、大枣等均有良好的扶正和抗癌作用。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营养物质代谢障碍,以致正气不足,各种邪气(致癌因素)乘虚而入,正气无力抑癌抗癌,促使病变细胞发生癌变。脾胃虚弱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始终。
例如,胃癌多由慢性胃病变化而成,大多数患者素体脾胃虚弱,癌症发生再经手术和化疗等更进一步伤害,脾胃虚上加虚,纳运失权,而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由此气血津液化生无源,抗癌无力,病情恶化,最终元气耗竭,生命垂危。
金张元素《医学启源》曰:“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一收平复之功。”所以治疗各种癌症都要牢记《内经》“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之警句,要以“胃气为本”“脾胃为枢”,注重健脾益气以扶正,扶助胃气以护正,处方注意顾护胃气,用药切忌损害胃气。
本文摘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
好书推荐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作者简介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晓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成分不明的活血药——桃仁,偏偏临床疗效好的很!
名医详解长寿之穴——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