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悟——冯宪章临证经验
:冯宪章1962年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是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冯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在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理论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桂枝汤
桂枝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的功效,主治太阳中风证。
冯宪章临床常用桂枝汤治疗荨麻疹,取得较好疗效。他认为病久出现慢性荨麻疹多因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耗伤气血,卫表不固,或产后气血亏损,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为本病;或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及阴液,阴虚内热,血虚生风。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扶正,调和阴阳气血为主。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表虚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夹湿者加白术、羌活、独活、防己、赤小豆、茯苓皮、薏苡仁、车前子等;营血不足者加当归、制何首乌、鸡血藤、丹参等。
(二)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始载于《伤寒论》,由白芍、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养阴缓急止痛的作用,主治筋脉挛急、脘腹疼痛等症。现代常用其治疗腰腿痛、胃脘痛、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
冯宪章认为芍药甘草汤是养阴缓急止痛的经典方剂,临床常和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合用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浓度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三)茯苓泽泻汤
茯苓泽泻汤是张仲景治疗胃有停饮,呕渴并见的方剂。
本方由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干姜、当归、丹参、川牛膝、白鲜皮、甘草组成。
冯宪章以此方灵活加减治疗淤积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又称静脉曲张性湿疹,属中医学“湿疮”范畴。其病机多由久站、负重或劳倦失宜,脾失运化,水湿停聚,湿邪下趋,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茯苓泽泻汤为标本兼治,祛邪与扶正并举之剂,治疗前期应以理湿祛邪为主,选用淡渗清利而不伤阴之品为佳,如泽泻、猪苓等;当肿胀明显消退,再酌增扶正之品,以益气健脾祛湿之药为宜,如山药、薏苡仁等。使清利有度,补益有法,祛湿不伤阴,扶正不恋邪。对清利燥湿及辛热之药不可过用,以免伤阴化燥,变生它证。
从临床效果分析,本方对以肿胀、红斑、丘疹、糜烂伴少量渗液者效果最佳;对局部有较多渗液或伴浅部溃疡及染毒者,应在本方基础上重用清热解毒燥湿之药,或酌情予以外用药物。
另外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平时常以本方加减内服,对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淤积性皮炎的发生有良好作用。
本文节选自《冯宪章论治皮肤病》。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冯宪章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医案集,全书从医家小传、学术精华、临证精粹弟子心悟四个方面较为完整详细地介绍了冯教授的习医、业医生涯,以及其治疗皮肤病的临床造诣。其中“临证精粹”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亮点,该部分内容丰富,不仅列举了冯教授对14种临床常见皮肤病的治疗经验并附有医案,而且介绍了其对经典方剂的应用体会和创立的效方验方,并对其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全书有故事、有理论、有应用,也有冯教授弟子跟师的感悟以及对恩师的缅怀,是呈现给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冯宪章论治皮肤病》,作者:宋群先,刘学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名老中医冯宪章论治痤疮经验
● “四妙勇安汤”在老先生手里为啥这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