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病机选方药——内外合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验案1则
患者,女,50岁,2018年5月10日初诊。左乳癌术后3年余,左上肢肿胀1年余。
3年前于外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并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
1年前出现左手臂肿胀麻木,不能抬举和弯曲,渐见左手不能活动,手指痿软乏力。曾予活血化瘀药等对症处理,未见明显好转。
刻下:左手肿胀较甚、皮色略紫、按之无明显凹陷,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口微渴,舌质黯,舌下脉络曲张,脉细无力。
辨证:正气亏虚,瘀血化水。
治法:益气活血,搜风通络。
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40g,当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4g,地龙10g,乳香10g,没药10g,僵蚕20g,全蝎10g,蜈蚣1条,鸡血藤15g,忍冬藤15g,海风藤10g,钩藤15g(后下),桑枝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6g。
1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予以口服,药物再煎,去渣,热敷患肢。
2018年5月26日二诊:左手握物时略感有力,左手臂麻木减轻,仍不能活动,肿胀未减,舌脉如前。守方继服15剂。热敷同前。
2018年6月11日三诊:症状明显改善,左手可轻微活动、握物明显有力、肿胀减轻,舌脉如前。守方继服30剂。热敷同前。嘱患者抬高患肢及家人助其每日做屈伸运动。
2018年7月12日四诊:左手能自行抬举,手臂肿胀明显消减,舌脉如前。守方去全蝎、蜈蚣。以口服药物再煎,去渣,热敷患肢。再进30剂后,左手基本正常,活动自如。
按语
本案患者既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脉细无力等虚象,又有左手臂肿胀麻木、舌质黯、舌下脉络曲张等实证之候,当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毒瘀内结,瘀血化水则发为水肿。
补阳还五汤乃专为中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等所设,谭新华教授遵“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选用该方以峻补气分,希冀气旺则血行,血畅则水消。加乳香、没药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谭新华教授认为治久病须有守有方,不可“朝令夕改”,本案之获效,贵在坚守。然《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故临证待其病减后,即去方中有毒之全蝎、蜈蚣,当此之意也。
本文节选自《一代儒医谭新华》。……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一代儒医谭新华》,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作者简介
何清湖,男,1965年11月生,汉族,湖南耒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专业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和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湖南省养生协会会长,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男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社科湖南中医药文化研究首席专家。
内容简介
谭新华教授生于1936年,籍贯湖南炎陵,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医院业务副院长、院长,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一系系主任、临床研究所所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声名远播、蜚声四海的湖南名医、外科名家。
本书回顾与总结谭新华教授近70年中医外科病,特别是男科疾病的临证治验,并尽量全面整理已有成果而汇编成册,从其治学、成才、思想、经验、创新、医案、临床、实验等不同角度、各个层次进行了全面的辑录与撰述,以展现谭新华教授的医学精神、行为风貌,传承其“重脾肾、固根本、调心肝、辨阴阳”之医学思想,弘扬其“博众长、容中西、循经方、制验药”之治学思想,传续其“重情志、护身心、举内外、精方证”之诊治思维,以飨惠同道、启迪后学。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一代儒医谭新华》,主编:何清湖。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久攻不下,试试补法:顽固胃脘满胀案一则● 这首方子,几近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