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老中医管治疗思路,患者管住嘴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之分,有排卵型功血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常有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出血、月经量多等症状。
而无排卵型功血,多发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属于中医“崩漏”范畴。此类病例为数不少,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见,或经闭不行,或出血不止。
柴老诊治分两个阶段,即出血期和血止后调经期。
出血期依临床症状大概可分成四个证型:实热型、虚热型、脾肾不足型和瘀血阻滞型。
青春期功血以实热型多见,临床症见阴道出血,量多色红,或淋漓不断,常伴口渴、大便干燥等症,多有饮食不节、喜食辛辣或喂养不当等病史,舌多暗红或绛红,苔少或可见剥脱,脉多滑数。治疗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为法,常用药物有生牡蛎、生地、椿皮、白芍、大蓟、小蓟、侧柏炭、仙鹤草、阿胶珠、益母草(少量,3~5g)等,大便干燥加瓜蒌,出血量多加三七3g。
虚热型功血,多有反复流产、月经过多或月经先期等阴血损伤病史,临床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少,多伴有心烦、失眠、乏力等,舌多嫩红,苔少或干,脉细滑数。治疗以滋阴清热、固冲止血为法,常用旱莲草、女贞子、北沙参、生牡蛎、生地、阿胶珠、茜草炭、仙鹤草、椿皮、益母草、川楝子等。
脾肾不足型功血,临床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少,多伴有神倦乏力、腰酸怕冷,舌淡或淡暗或淡嫩,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健脾益肾、固冲止血为法,常用太子参、白术、覆盆子、杜仲炭、阿胶珠、仙鹤草、茜草炭、益母草、枳壳等。
瘀血阻滞型功血,临床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少,色暗或有血块,多伴腹痛,舌暗或有瘀斑,脉细弦滑。治疗以化瘀止血为法,常用药如当归、柴胡、茜草炭、仙鹤草、益母草、蒲黄炭、阿胶珠、香附等。
在上述分型论治的基础上,柴老临床常用益母草和阿胶珠作为对药用于治疗各型功血,因阿胶珠有补血、滋阴、润肺之效,其性滑利,而益母草有祛瘀生新之功,二药合用,扶正而不留瘀,补血活血,瘀去热清,邪去正安而病除。
对于功血患者,血止后的调经、恢复排卵治疗尤为重要。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柴老依据基础体温及脉象的变化,或固冲(如原月经周期短者,常用生牡蛎、覆盆子),或活血通利(脉象提示血海已充足,加用三棱、瞿麦等)。
此外,柴老很重视对功血患者饮食宜忌的嘱托,柴老认为辛辣、腥膻、温补之品,如辣椒、羊肉、乌鸡、桂圆、酒、咖啡等均有伤阴、动血之弊,均当忌食。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柴嵩岩,主任医师,教授。1997年4月荣任全国名老中医称号。 柴老自幼学习中医,1950年取得中医师资格。1952~1957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其临证妇科60余年,医学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充分了解女子之生理特点及周期变化规律,能动态地、发展地观察与认识疾病,能够根据不同的病理阶段,抓住本质,辨证论治,在实践中创立与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及用药风格。以辨证准确、方药精专、配伍灵活、疗效显著为其特点。因此整理柴嵩岩教授临证的经验及验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本书介绍了柴教授独创的学术理论,通过验案验方总结其对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用药特点及经典方药,特色突出,实用性强,为广大医学生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学习经验。
(扫描二维码购书)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由佟庆,黄玉华主编,由“中医出版”刊载此文,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说实话,现在中医师没几个会治感冒的痰和瘀,治疗皮肤病的关键
点,一键下单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