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不再“花式爆肝”,重视脂肪肝

不再“花式爆肝”,重视脂肪肝
说起脂肪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也算得上是当今的一种“时髦”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中会看到“脂肪肝”这三个字。《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科普版)》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其发病率已经排到了肝病的第1位。若以18%的发病率保守估计,脂肪肝患者就已达到2亿多人,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脂肪肝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症、痞满、胁痛、痰痞等症状,与肝郁痰湿有关。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肝壅,两胁痛”;《金匮要略》中有“心下坚,大如旋盘”等描述。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引起湿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机郁滞、血瘀阻络、水湿停留,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应的证候。中医药行业标准中肝癖(痞)的定义,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较符合脂肪肝的临床特点,而肥气是现代医家普遍认同的中医病名。
在西医中,脂肪肝全名叫“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肝细胞里面堆积了太多脂肪,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工作,长此以往,如果不加重视,待到中后期出现不适症状,可能就已经到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地步了。

脂肪肝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受到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饮食不均衡是常见原因之一。一方面,吃得太好,如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再加上不爱运动,脂肪就会堆积在肝脏内,时间一长就造成脂肪肝。另一方面,脂肪离开肝脏需要蛋白质载体,如果只吃素,人体内会缺乏优质蛋白,比如过度节食减肥,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就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载体,便会有更多脂肪在肝脏储存起来造成脂肪肝。所以脂肪肝已不再是胖人的专属,因为人“瘦”了不等于肝“瘦”了。

其次就要说说饮酒,酒里的乙醇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本身就有毒性,它的代谢产物乙醛更“毒”,可直接损伤肝脏。长期酗酒的人,肝脏忙着分解酒精,很难顾得上搬运脂肪,肝脏的脂肪就会越来越多。其他一些原因,“糖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相比常人更难分解大量的脂肪,会增加患脂肪肝的几率。还有一些人滥用药物,或长时间服用某一些药物,极易抑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脂肪,而是不好的生活方式,所以在我国,脂肪肝“绑架”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赶走”脂肪肝,就要饮食、运动一起抓,管住嘴,迈开腿。提倡健康减肥,戒酒,平衡膳食,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坚持有氧运动,如自行车、快步走、游泳、跳舞等;慎用药物;保持心情愉悦,让肝脏“干净”起来。但不是所有的脂肪肝都可以“赶走”,脂肪肝逆转是有条件的,轻至中度,还没有出现肝纤维化,此时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酒、健康饮食、坚持锻炼等。中至重度脂肪肝要到医院接受规范诊治,如果到了肝纤维化的程度,再不重视,不好好治疗和调整生活,那就真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高晓珊
朝阳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