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我于临床经常碰到小儿感冒拒绝服药,家长对中医绿色疗法的渴望;也曾遇到准妈妈孕期感冒,身体难受却不敢用药的忧愁;在贫困县长大的我,更是从小就深刻体会到边远山区群众生病后对“简、便、廉、效”治疗方法的渴求。
其实,传统中医有很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食疗便是其中的耀眼明珠,比如临床常见的风寒感冒,往往煮碗“神仙粥”即可为患者成功解忧。
何为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感冒病,风寒证”的简称。感冒是指感受触冒风邪,邪犯肺卫,导致卫表失和,进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怕冷、咳嗽、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该病类似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根据不同临床症状群,将感冒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多种证型,而临床最常见的当属前2种。风寒感冒除了具备感冒的共有症状外,还兼备流清涕、无汗出、怕冷、咽喉不痛,舌质淡红,苔薄,脉浮紧等特征。
神仙粥的前世今生
神仙粥乃宋代效验食疗粥方,由常见食材糯米、葱白、生姜、食醋组成,因其味道独特、疗效确切,故被人冠以“神仙”之名。本粥方对于风寒感冒病症,尤其是患病3日内的患者,具有“粥到病除”之奇效,因此深受历代医家看重。
民国名医沈仲圭在其《食物疗病常识》中对它的评价为:“神仙粥专治风寒感冒,暑湿头痛,并四时疫气流行等,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已故海南籍名医霍列五老前辈更赞誉“此方屡用屡效,非寻常发表剂可比”。而民间顺口溜,“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在当下仍广为流传,则直接反应出它的受欢迎程度及疗效的肯定。
神仙粥的制作方法及用法
准备食料(成人量):糯米50克淘洗2遍,食醋20毫升,生姜7片切碎,新鲜葱白7根切碎。
制作方法:先将糯米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的生姜碎末和葱白碎,搅拌均匀后继续煮3分钟,最后倒入食醋,搅拌均匀后起锅即制作完成。
用法用量:日3次,各1大碗;小儿用量根据日常饮食量加减。
服用神仙粥的注意事项
1.此粥应趁热饮服,服后盖被睡卧,避免风吹,以出汗为度。
2.此粥专为风寒感冒而设,临床若见感冒流黄脓涕、咽痛、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等症,多属风热证型,不宜使用。
3.若患者腹胀、纳呆,则不用糯米,单以葱、姜先煎,米醋后入制成。
4.若服药1天后症状不见好转,可能是诊断或辨证不准确,需及时找医生就诊。
验案分享
张某,男,7岁,主因“鼻塞、流涕、发热半天”,于2020年10月8日下午就诊。
病史:患儿当日晨起后着凉,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偶咳、恶寒发热,体温38℃,无闷喘、皮疹、抽搐等症,纳稍差,二便正常。查体:舌质淡红,苔薄,脉浮紧,咽不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家长要求中医食疗治疗。
诊断:小儿感冒病风寒袭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解表
处方(食疗方):神仙粥,食材以成人剂量减半制作。
疗效:当晚服神仙粥后,患儿覆被而眠,全身微微汗出。次日晨起后,患儿活泼如常,鼻塞、流涕等症均消,体温恢复正常。
按语:本案患儿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发热、脉浮紧、咽不红等症,诊断为风寒感冒,治以疏风散寒解表,选用神仙粥食疗方治疗。
粥方中糯米性味甘平,功能益胃补中,能令正气化生而达表抗邪;生姜性味辛温,擅散寒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葱白性味辛温,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米醋能敛能散,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功效,此外,还是防治病毒之绿色佳品,能杀灭多种病菌。诸味合用,共奏疏风、发散、解表之功。
由于把握病机,并选用合适的粥方治疗,故患儿覆杯而愈。而处以简单食材煎煮,既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又能消除宝妈们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袁检仔
桔梗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