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因抗疫工作需要,我从ICU被临时借调去支援发热和肠道门诊。进入夏季后,发热伴腹泻的病人便多了起来,当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时,按照诊疗规范抗生素是必用的。但诊查患者舌质淡、水润,脉象又非滑、数、实、大之脉,细细询问之,还有怕食冷物、食欲不振、口不渴。这时,在为数不多可供选择的中成药里,藿香正气成了我常拿来与抗生素配伍使用的药物。但患者一听说要开藿香正气,各种意见纷纷反馈而来,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我不是中暑,我不用吃藿香正气”。这个几乎要在患者群体中达成共识的说法,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
“藿香正气治疗中暑”的共识
“藿香正气治疗中暑”这个概念,不止普通大众如此认识,连有的医学专业的人也有这种观念。记得2008年7月份,我们正在绿色家园媒体村参加奥运服务工作,一位同学出现了发热,他觉得在暑天发热,那多半是“中暑”了,打算吃点藿香正气。可是,观察他的舌质是红的,还有咽痛症状,是热证。还有一位女生,说要吃点藿香正气预防中暑。这种认识实在使我感到惊讶。那时,我学医未久,只知藿香正气为温散治疗寒湿之品,对于这两位同学均不适宜,但对于此药与中暑的关系我还未能深入研究。
“中暑”是什么
老百姓所说的“中暑”,其实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在中国的医学史上,关于中暑便有多种讨论的声音。此处我就简单引用一下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一书中关于“暑证”的讨论,“伤暑病,动静商。动而得,热为殃……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陈修园自己又加注释说,“夏月伤暑分动静者,说本东垣”。可见在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就对中暑产生过异议,李东垣认为“得于长途赤日,身热如焚,面垢体倦,口渴”是“阳暑”,“处于高厦深室,畏热贪凉,受阴暑之气”谓“阴暑”。看到这儿是不是发现了,“中暑”是个没有“标准”的诊断。被记入《明史》的张凤逵,写过一部著名的暑病专著《伤暑全书》,书的引言部分颇具气象,历数了因暑热而死亡的惨状,深刻揭露了暑热的危害,但落实到具体治病上,却又连篇累牍说的都是“暑天的感冒”之类病症的治疗。中暑在医学界尚且如此含糊,流传至民间的“中暑”,内涵就更加说不清了。
藿香
古代的这些陈账我们就不说了,且说说现代医学里的“中暑”是什么。中暑,是身体吸收的热量及自身产热量,超过了散热量而发生的疾病。人是恒温动物,如果热量散不出去,势必导致核心温度升高,最终把机体给“烧”坏了,而人体在拼命散热的过程中会出很多汗,故中暑一定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中暑患者,症状轻的可见头晕、心慌、恶心,稍重的会因脱水晕倒,若人体“烧”到极致,即为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我在没有从事ICU工作以前,每年看到新闻里说,印度又因高温热死了多少人,实在费解,当时心想,人还真能被热死?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热死人了”,只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而已,并不是真事啊。但在ICU经历了高死亡率的热射病的治疗之后,我便不觉得奇怪了。李东垣说的“得于长途赤日”的才是真的中暑,除此之外的所谓的“中暑”“暑证”等,都只是暑天的外感病而已。反而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病名“中暍”,更吻合于现代医学的中暑。张仲景不愧是医圣!
藿香正气治什么
搞清楚了中暑,我们再来看看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散是宋代政府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子,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二两),甘草(二两半)、藿香(三两)组成,方中除茯苓、甘草、桔梗三味药外,其余均是苦、辛、温燥之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于此方的主治记载有“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如此丰富的主治症状,唯独不见一“暑”字。再观其服用方法,要将这十一味药物研成细末,每次取用7克,外加生姜1片,大枣1枚,用一大杯水煎好,趁热服用,还可以盖上衣被以发汗。从这些记述来看,藿香正气显然不是治疗中暑的,而是驱散寒湿的。
那么,“藿香正气治疗中暑”这个说法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暑日酷热难耐,饮冷贪凉是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黄帝内经》就说过,“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人作为万物灵长,有许多方法贪凉饮冷,这些做法虽可取快于一时,但弊病便是造成寒湿内停,出现呕吐、腹泻、怕冷、发热、食欲不振。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空调更加凉爽,冰饮更加美味,暑日的吐泻、发热、怕冷等“寒湿病”就更多了,藿香正气也顺势而兴起,成了一款热卖的经典药物,又经广告词“怕中暑,喝藿香正气”的轮番洗脑,最终就有了“藿香正气治中暑”的群众共识。
藿香正气预防不了中暑,更治不了真正的中暑,真正的中暑用藿香正气是火上浇油。但藿香正气对于暑天的外感病,凡伴有食欲不振、口不渴或腹泻者,是非常适宜的。
再回到我刚开始说的,在发热和肠道门诊的诊疗经验,用藿香正气温散寒湿之药性,佐制抗生素的寒凉之性,是值得推广的。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藿香正气在市面上出售的品种很多,含有酒精的那种一定要避免与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想必“双硫仑反应”大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很多,“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陈腾飞
朝阳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