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什么是老年人应该小心的血管性抑郁症?

什么是老年人应该小心的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症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一种与脑血管疾病或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老年期抑郁综合征。如果您年满50岁,情绪长期低落、悲观、失眠、乏力,并开始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如动脉硬化、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等,那您可要当心,您有可能已经患上了血管性抑郁症。

什么是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症是一种与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老年期情感障碍性疾病, 具有血管病和抑郁状态共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核磁共振扫描 ) 多表现为脑白质变性或有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年龄多在50 岁以上, 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等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脑白质变性等。

抑郁状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压抑、易于哭泣,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患者可以觉察到这些是不正常的, 并愿意与人讨论自己的情绪问题, 但多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等外界因素。可伴有自卑、自责但达不到严重的内疚或自罪程度, 病人感到精力疲惫、脑力迟钝、活动吃力, 但无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自感前途暗淡、悲观失望, 甚至企图自杀。也有的病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失眠、食欲下降、性欲减退以及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等, 有些病人躯体症状主诉比较突出, 约半数以上病人出现疑病观念, 有些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有些病人表现为心烦易怒。

血管性抑郁症在中国治疗现状
尽管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但在中国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还很不到位, 抑郁症在中国识别率低, 治疗率低, 仅有 4% 的抑郁症患者被内科医师识别, 仅有 3% 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

对于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 西医主要针对症状, 通常是在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结合抗抑郁药物, 如盐酸氟西汀、西酞普兰等治疗, 但由于老年人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较差, 且复发率高, 功能损害严重, 对血管性抑郁症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从整体出发, 针对本病主要病机, 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调节机体, 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角度怎么看血管性抑郁症
中医药对抑郁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临床上常采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开郁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 培元不忘理气活血、通络化痰。培元与开郁相互配合, 辨证用药, 可取得满意疗效。同时,治疗本病 , 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多种疗法相结合 ,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全面恢复,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本病患者重返社会。

根据王永炎院士多年治疗脑病的经验, 总结出“ 虚气留滞”这一概念, 并以此作为血管性抑郁的发病基础。“ 虚气”主要指元气亏虚、脏腑虚衰。“ 留滞”亦或“流滞”, 指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虚气留滞”即指因元气亏虚, 气血津液的化生、推动不利, 成痰成瘀, 因虚而郁, 或气血津液停滞, 耗伤气血, 因郁而虚。

中医如何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症的病机为元气亏虚、气血郁滞, 益气开郁为其主要治法。在黄世敬教授的带领下, 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 并对王永炎院士的经验方——开心解郁方(人参、柴胡、巴戟天、茯苓、赤芍、枳实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方补虚以益气为主,方中选用人参大补元气, 开郁以顺气为先, 用柴胡疏肝解郁;巴戟天补肾助阳, 茯苓健脾安神, 枳实行气通滞, 赤芍养血活血, 远志化痰解毒, 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开郁之功效。其治疗的主症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乏力困倦、心烦不安、失眠、反应迟钝、心悸、气短胸闷、纳差、善太息、腰腿酸软、手足不温、尿频、便溏, 舌质淡或淡暗, 苔薄白或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 脉弦、弦细或沉弦。

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 在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 根据病人具体实际情况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如肝气郁结、横逆侮脾、脾虚痰湿, 则以疏肝健脾化痰为主, 益气健脾、化痰开郁, 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等;若肾气亏虚、推动无力, 则气化不畅、痰浊内生、久浊化瘀, 当益气补肾、活血开郁,可加刺五加、牛膝、郁金、栀子等。此外还包括温阳开郁、温脾肾阳、开痰郁血瘀, 可加淫羊藿、乌药、丹参、川芎等;若瘀血阻络, 又见肝气郁结、日久成虚、虚瘀互为因果, 当养血补虚、活血化瘀并举,在原方基础上可加菖蒲、地龙、红花等;若见肝肾阴虚者, 当以滋补肝肾、滋阴开郁为主, 可加地黄、山茱萸、泽泻等。

如何预防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为脑白质变性。对于血管性抑郁症的预防, 除了自身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外, 对脑缺血引起的脑白质变性的防治也十分重要。

1.饮食和生活方式:戒烟、饮酒适量、饮食清淡、忌油腻,预防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同时生活规律, 不熬夜, 适当锻炼。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致力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以下, 但对于已存在脑白质变性的患者, 应根据个人情况降到适当范围, 不能降得太低, 太过强力的降压治疗可能会使脑白质变性加重。
(2)糖 尿 病:治 疗 目 标 为 餐 前 血 糖5 ~7.22mmol/L, 餐后血糖水平<10mmol/L。

(3)高脂血症: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 2.59mmol/L。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叶酸,维生素B6、B12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谭赛 黄世敬
朝阳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