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胎 安全疗效好
中药保胎
安全疗效好
四川 成都市/廉洁
白领何某某,26岁结婚后,在2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流产了3胎。这可急坏了她的长辈,多次来找笔者咨询用中药保胎的事,在得知她第4次怀孕后,赶紧督促小何来吃中药保胎。在笔者的精心治疗下,—个发育良好的健康宝宝终于安全地生下来了, 这可乐坏了她的家人。
妊娠不足28周,胎儿自然产下而不具有生存能力者称为流产,连续流产 3 次以上者称“滑胎”,也叫“习惯性流产”。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原因有内分泌失调、妊娠免疫调节紊乱、子宫形态异常、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胞胎失养、跌仆闪挫等。
习惯性流产,中医归于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等范畴。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胞脉者系于肾”。若冲任脉盛,肾气充足,胞宫充盈,胚胎得养,则胎元稳固,胎儿生长发育良好。若母体肾气虚衰,气虚血亏,冲任失固,则胎失所养,胎动不安,系胎无力,容易导致流产。此外,阳盛血热或意外伤害等,亦可致冲任不固而流产。
在妊娠以后,若突然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出现少量出血等症状,则为先兆流产的表现(即使不很严重也要重视),应引起患者高度重视,注意休息和治疗,防止流产。
中医辨证一般可分三型施治:
肾虚不固型 症见头晕耳鸣、腰部酸痛、精神萎靡、双腿软弱无力、小腹下坠,或阴道有少量出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两尺脉沉弱无力等。主要是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系胎无力造成。治宜益肾安胎,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加味。
方例:川续断15 克,菟丝子10克,桑寄生30克,阿胶10克(烊化),杜仲10克,黄芪15克,山药30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6克。出血较多加艾叶炭、椿根白皮。此外,人参、党参、白术、益智仁、补骨脂、狗脊等可随症加减。
气血两虚型 症见面色苍白无华、有气无力、身体瘦弱、腰酸腿软、下腹空坠、阴道出血色淡,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主要是脾肾两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气虚下陷,无力固胎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固胎,方用泰山磐石饮(宜去方中川芎)或景岳胎元饮加减。
方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熟地黄30克,炒白芍12克,黄芩10克,川续断15克,桑寄生30克,杜仲炭10克,炙甘草6克。出血量多去当归加艾叶炭、阿胶、椿根白皮。有恶心欲吐者加砂仁。
阴虚血热型 症见心烦易怒、面红耳赤、口干咽燥、胎动下坠、小腹作痛、阴道出血色鲜红、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少苔或有黄苔,脉弦数或滑数。孕妇素体阳盛,阴虚血热,冲任受损,导致胎动不安,患者还可能患有高血压等疾病。治宜养阴、凉血、安胎,方用景岳保阴煎加减。
方例: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黄芩10克,黄柏6克,川续断15克,山药15克,石莲子10克,椿根白皮10克,生甘草6克。出血较多加阿胶、侧柏叶 (研究表明不炒炭止血功效更好)。此外,黄连、旱莲草、杜仲、寄生等可随症加减。
笔者认为,本病总以肾气虚衰、系胎无力为病之本,腰腹酸痛、阴道出血等是病之标。所以笔者多以寿胎丸 (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阿胶)加黄芪、山药、生地黄(或熟地黄)、白芍、甘草作为基础方,加减可参考以上各型用药。若小腹重坠明显者可加升麻。若因跌仆伤损引发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者,亦可辨证选用以上三型方药施治。笔者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上述方药保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许多患者保胎成功。
现代研究表明,方中主要药物如菟丝子有雌激素样作用,续断含有大量维生素E,黄芪属免疫激发型中药,能提高T细胞比值,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中药益肾、健脾、固胎的复方,有调节免疫和内分泌作用,使封闭抗体明显增加,促使母体对胚胎免疫保护作用加强,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损伤。能纠正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病理偏移,提高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使妊娠得以持续。另外,中药益肾健脾复方能提高患者在早孕期间的-HCG和孕激素水平,在母胎对胚胎产生保护作用,有利于正常妊娠的健立和维持。总之,中药复方能对孕妇机体进行整体调节,固本安胎,防治结合,且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在保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往往是越流产越容易怀孕,再怀孕更容易流产,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一次流产之后,患者一定要注意采取避孕措施,最好在一年之后再怀孕,使身体有个全面恢复过程。
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发现再次妊娠以后,一定要绝对避免性生活,防止引发流产。
3.妊娠以后,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跌仆受伤。不要进行强度较大的劳作和运动,特别要防止腰腹用力的活动,如用洗衣板洗衣和负重等。较严重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必要时还需绝对卧床休息保胎。
4.妊娠之后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生气动怒和大喜大悲。
5.妊娠之后,生活要规律,起居要小心,饮食要均衡(少吃辛辣和生冷食品),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寒湿侵袭等都很重要。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廉洁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