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分钟,你成功培养出了孩子的拖延症
转自:果爸手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Q3Njc5MQ==&mid=2247484051&idx=1&sn=eb74d30701b50dd4f3d061a8feae208d
早上,果果有点不想起床。
果妈妥协了,说:“那就再睡五分钟吧。五分钟后必须起来,好不好?”
我听见了,说:“不行,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得起来。我们看看谁先穿好衣服!”
果果一听,赶紧爬起来,跟我比赛穿衣服。、
为什么不能多躺五分钟呢?
因为这五分钟是集中培养一个孩子拖延症的五分钟。
在这五分钟里,孩子很舒服,因为可以躺着,不用起床;
在这五分钟里,孩子又很痛苦,因为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他最终还是得起床。
在这种痛苦的衬托下,这种短暂的舒服又会显得特别舒服。
在这样的舒服和痛苦中,孩子毫无收获,只是在强化和酝酿拖延的心理。
渐渐地他会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拖延的,而且会拖延得非常舒服。
做任何事情,都是宜早不宜迟。
一拖延,很多事情往往就大事化小了,甚至根本不用做了。
我们也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失去很多精彩。
周末,本来想出去玩,结果起晚了。
又赖了一会床,九点多了。
磨磨蹭蹭洗漱完毕,再吃了个早餐。
十点半了,又会觉得有点晚了,这会儿出门说不定路上很堵,不如在家看会儿电视……
于是,出行计划泡汤。
诸如此类的事情一多,人生便多了很多蹉跎。
我自认为是一个效率挺高的人,其秘诀就在于,想到任何事情,马上去做,不给拖延半点空间。
这得感谢我的父亲,小时候,他喊我们起床,都是一喊就必须起来的,拖延半分钟就不行。
后来我接触很多有拖延症的人,而且发现手机设置闹钟响了以后,有“再睡五分钟”的选项,我也曾用过这个功能。
可是很快发现,人的拖延症,就是在这五分钟内养成的。
而如果没有这五分钟,早上五六点一醒来就马上起床,你会发现,能做很多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