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一下,茵陈蒿汤怎么就能治疗黄疸呢?
茵陈蒿汤:茵陈 栀子 大黄
我们都知道,茵陈蒿汤是一个利胆去黄的基本方,黄疸常用。黄疸就是遍身发黄,为什么会发黄呢?是因为胆汁不能得到很好的疏泄,溢于肌肤之表。所以要利胆去黄。那么,又如何利胆呢?
胆,对应的卦象是巽(☴),最下面是一个阴爻,象征胆汁疏泄于下,上面两个阳爻,象征其阳气旺,容易被郁热蒙蔽气机。一旦发生病变,则上面这两个阳爻的能量不能外达,变成邪火,最下面这个阴爻的阴气(胆汁)不能下达,于是随着邪热外蒸,达于肌表,变生黄疸。
一个阴爻居下,象征胆汁疏泄于下
两个阳爻居上,阳气旺,易被郁热蒙蔽气机
那怎么办呢?需要因势利导,最上面的这一阳爻,不妨宣发之,故用茵陈之芳香表散,发越郁热;中间这个阳爻的热,需要往下清,故用栀子入胆而清热;下面这个阴爻的阴气不能下达,故用大黄降之,使其下达,而不外越。恰好,黄疸病人多大便不利,用大黄也暗合病机。当然,之所以大便不利,也是因为胆汁不能下降的缘故,胆汁一降,大便也就通了。明白了道理,你会发现所有疾病的一系列症状,都是环环相扣的,治疗上也是左右逢源的。
茵陈蒿汤治胆,三个药,对应三个爻。可能制方者并无此心,但好的方子总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我们从阴阳、八卦的角度去理解,会有更多的心得。
再来看其加减:
黄疸分阳黄和阴黄,阳黄就是用茵陈蒿汤,很简单;阴黄则复杂一点,分阴盛型的阴黄和阳虚型的阴黄。
阴盛型的阴黄,往往出现在湿气比较重的人身上,好比巽卦最下方的阴爻被人体湿气所困,无法下达,我们可能将其简化成巽卦下方阴爻太盛,盛到光用一个大黄也无法使其下达,那就加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这就是茵陈五苓散。
阳虚型的阴黄,常见于老人或阳虚者,也就是巽卦上面那两个阳爻不中用,导致胆气不利,郁而生热,上行下达皆受影响,那就直接在茵陈蒿汤里加附子、干姜,振奋这两个阳爻,正气复则邪气去,升降自然调和。这就是附子茵陈蒿汤。
节选自唐略《中医原理》系列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