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脉学,水很深,从一则小故事说起

脉学,水很深,从一则小故事说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一个秀才新婚不久,夫妻恩爱。一日,访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有个很优秀的中医,于是决定远赴求学。
这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头上,他辞别师父星夜赶回家,走到村口已是黑夜,心想:我离开家这么多年,妻子耐得住寂寞吗?会不会跟别人好上……
带着这种疑虑,他走到院门口没有直接进去,而是潜伏在一个角落偷窥,果不出所料,东街的张发进了屋。
他本想破门而入,但又想想,还是忍忍,不能把事情闹大了,毕竟还是夫妻,三年了,妻子一个人在家里里外外也不容易。
于是在外面找个地方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到家,妻子嘘寒问暖。秀才说,我在外面这么久了,你在家没有外心吧?
妻子连说没有。秀才说:我中医学得不错了,给你把把脉,就知道了。搭上脉,秀才便说:“你这脉,弦细滑,昨夜会张发,还吃了荞麦粑。”
妻子吓得魂飞魄散,觉得丈夫太神了,连这都能把出来。赶忙承认,并且告饶。
秀才说:“念我们是夫妻,你一个人在家也挺不容易,就不予计较,以后就不要再有这种事了。”妻子欣然应允。

脉诊中的“黑魔法”现象
把脉,在秀才这里显然是个幌子。
他要借此掩饰自己昨夜的偷窥,还要夸大自己的本事,震慑妻子。
可以说,这是个“黑魔法”。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医家都不乏这样的“黑魔法”。

可能某个医生不是通过脉象知道患者的病情,而是通过望诊、闻诊等了解到一些问题,就说是通过把脉看出来的,以此唬住患者,也显示出自己水平高,有点PUA性质。
同时,有的患者看到医生,一伸手:给我把把脉……以此来考医生判断医生的水平。
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医患关系首先是相互真诚。
就算某个医生在把脉上有很高的的造诣,能说出你的病,也未必见得在处方用药上就很高明。
疾病是很复杂的,“望闻问切”以至于现代医学的一些检验手段都是对疾病判断的一个佐证,以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人、这个病。

脉学精微,需要潜心
很多人看来,脉就是搏动,还能看出问题?
当我们临床久了,会发现每个人脉跳的都是有区别的,其中自然能反应出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对某个人很熟悉,从走路的脚步声我们都能判断出来是他,因为当你细致入微的去了解了,你自然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很高明的侦探是可以通过罪犯的脚印,即使穿的鞋有很多迷惑性,都能从中看出很多信息。
脉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心浮气躁,肯定是感受不出来其中的精微的,所以学脉学,我们自己的心要非常安静。

脉需要“切”于病、于人
不同的人,正常生理脉象都是有差异的,所以,脉不是可以独立出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有一次,一个体型较胖较壮实的人来看病,有点怕冷,按既往的脉象是一个沉脉。
这次同样,脉很沉,但是仔细体会,你会发现,沉中略微有一些浮象,也正好印证了他的病。
如果机械的记录一个沉脉,显然是跟疾病有出入的。

所以,把脉又叫“切脉”,脉象是需要跟人、跟疾病切合的。
人的性别、年龄、胖瘦、性格等都决定了他们的脉象有差异,同样一个弦脉,不同人的弦脉有着细微的差异。
老年人的气血往往虚弱一些,脉象必然也会缓和一些,这是与他的状态相合的。
如果一个岁数很大的,气血很弱,却表现出弦大搏指的脉象,那可能坏了,有中风的可能。
如果是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弦大数的脉完全可能就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脉象。
所以说,脉象是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的,自然不能独立考察,需要放到一个整体中去把握。

1,节选自唐略脉学讲座,每周一至周五视频号直播,淘宝直播同步更新。

2,加微信: ,申请进入学习讨论群。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编辑:清艾轩学员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