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节气到,千万别瞎补!这样做,让你健康一整年!
01
春雷响,万物长。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三”——惊蛰。
说起惊蛰,你们家乡那边都有什么习俗?
早上师兄来,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颗金灿灿的大梨,听同事说这是惊蛰的习俗——吃梨。
为何惊蛰要吃梨?且听师兄讲讲。
传说闻名海内外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
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盈利。
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成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
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
“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
吃梨是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起初人们走西口也效仿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后来惊蛰吃梨,是有“努力荣祖”之念。
不过师兄必须提醒各位想吃梨的朋友,梨为寒凉之物,尽量不要生吃或者吃太多,容易伤及脾胃。
咱们可以将梨蒸熟后食用,或者做成养生膳食来食用,文章的最后师兄会教大家几道春季好吃又养生的小菜~
那么问题来了。
何为惊蛰?
我们在惊蛰时节要注意什么?
如何结合大自然恢复身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
首先关于惊蛰,古人对此的描述是:“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简而言之,无非就是蛰伏、冬眠的动物苏醒了,植物的生长开始旺盛起来。
所谓万物生发。
从中医上来讲,此时正是养生好时机!
那么正式开始前,师兄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春季以来,有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是不是发现自己流鼻血的次数增多了?鼻腔热热的?痘痘、湿疹也长了不少?甚至还感觉经常头晕?
像莫名烦躁、两眼赤红、头脑昏胀、长痘、鼻腔热烘、流鼻血、咽喉干痛、口舌干燥、干咳、牙痛、出血、大便干结等等。
这都是春季常见的病症。
从西医角度来看是上火了,吃点消炎药即可。
但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天万物复苏,人也不例外,中医称之为“发陈”。
这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机能得到了激发,动力充足。
所以堆放体内的垃圾可能就会被排出来,故容易出现一系列症状。
那出现此类问题,如何治疗?
02
莫名烦躁
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肝胆出了问题!
肝主怒,一旦肝经疏泄功能下降,很多问题就都来了:
易怒、口苦、咽干、偏头痛、刷牙干呕、黑眼圈……
女性还会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情况!
所以,想要不烦躁,那就养肝。
师兄食谱推荐:四宝养肝粥
材料: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红参10克,生山楂10克,大米50克
做法:
1.枸杞、茯苓、红参、生山楂置砂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煮沸。
2.加入大米50克,小火熬半小时左右即可。
每日一服。
红参保胃气,存津液,有利于身体封藏、收敛的功能。
四宝养肝粥有疏肝理气,补中养胃的作用,生化之源好了,津液才能丰盈,肝的生发才能更加顺利。
痘痘、湿疹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是体内的阳气将寒湿推出体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寒湿推动的不彻底,那它就会停滞在体表,表现在外就是:爆痘、湿疹等问题。
师兄建议紧急情况下可以外用洁尔阴擦拭痘痘或者湿疹。
(洁尔阴长这样,药店应该都有)
洁尔阴是纯中药成分,能够帮助快速止痒。
另外内服建议选择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麻黄30g连翘30g 杏仁30g 赤小豆30g大枣12枚 梓白皮30g生姜30g 炙甘草30g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麻黄10g连翘10g 杏仁10g 赤小豆10g大枣12枚 梓白皮10g生姜10g 炙甘草10g
这个方剂的作用在于祛湿热,同时帮助恢复脾胃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方剂前期,有可能疹子会发的更厉害,这是身体推动力增强,能够排出更多湿气的表现。过去这个阶段也就好多了。
使用这个方剂,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保证身体津液水平,不然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春困
春季自然界复苏,人体新陈代谢自然也会加快,这种情况下胃气的消耗就会变大。
消耗过大,津液濡养不好脑部,就容易出现春困的情况。
另外,《黄帝内经.经脉第十》在讲到足阳明胃经时,已经指出: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
这里的善呻数欠说的就是哈欠连天,不停的打哈欠,有的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会不停的哼哼。
脾胃相表里,脾胃虚弱,就会出现春困的情况。
既然要解决春困的问题,就要调理好脾胃功能。
师兄建议药膳——川芎鱼头汤
川芎入脑,帮助满足脑供血,有利于改善困乏,记忆力差;
鱼头有健脑补脑的作用,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以形补形。
主料:鲢鱼头250克
辅料:川芎8克,香菜10克
调料:大葱10克,姜10克,八角10克,料酒10克,花椒5克,盐5克
做法:
1.鱼头洗净对开切;
2.鱼头、葱、姜、花椒、大料、川芎、水同放锅内;
3.大火煮沸后,撇去泡沫;
4.调成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左右
5.用精盐、料酒调味,撒下香菜末即可。
学会了吗?
师兄今天就先教给大家这几个小方法,当然如果你还有别的疑问,可以在文章留言区告诉我,师兄一定尽量回复。
今日互动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的?你的孩子也接触了吗?#
—The End—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以及没有医生指导的人士请勿试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