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专业组】魏淑芳——请健康下去

【专业组】魏淑芳——请健康下去
魏淑芳——请健康下去

请健康下去,我们和中医。

初相识

我对中医的最初印象都存在于童年的阴影里,现在回忆小时候,脑子里还只是爸妈把我像捆贼似的捆着喂中药粉的画面。

小时候得了疝气,妈妈比较保守,觉得女娃娃可不能去做手术,留疤了还了得。恰巧我的舅外公是当地家传正骨老中医,考虑我从不乖乖喝药,就给我换成了药粉,就这样,我吃了大概一个月的中药粉。

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来说,每天按顿吃中药粉,那滋味真是难以描述。所以对于现在中医大力发展新剂型,我是无比支持的,这无疑是难以接受苦口良药的人的救命稻草。

正是因为这样,我与中医正式结缘了,我的疝气就在每天搏命的挣扎中好了,当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也得了疝气,去做了手术,回来的时候我赶着去接她,见她是被抱着回来的,还说要静养3个月。

年少时并未见过什么大场面,当时小伙伴虚弱的身体可能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时至今日我仍对这些事情记忆犹新,也正是这件事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只不过至今还是一说喝中药就忍不住异常紧张。

再相见

2012年,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医学子,开始正式接触中医文化,时至今日我庆幸我走了这条路,更庆幸我还要继续走下去。中医药文化是巨大的宝库,不光指导治病救人,也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指导人们要顺应四时天气方能正气内收,御邪于外,身体康健。

提到中医,现今大家关注的点多是“治未病”和“治坏病”,且人们对“治未病”思想的认识也是片面的。完整的“治未病”思想是贯穿了整个未病、病中、病后的一整套理论。即中医人都耳熟能详的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瘥后防复”思想。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金匮要略》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结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既病防传的应用。那我们就要来谈谈其中的五行生克,即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又为刚脏(即肝病多实),所以肝病时容易出现肝木克伐脾土的情况,所以“当先实脾,无令得受肝之邪”。

但部分病入膏肓、药石罔治的病人在走投无路时才托付于中医,希望中医师能妙手回春,不,应该说起死回生,这就未免太难为我们了,中医人毕竟还只是人,并未达到飞升上仙的程度。

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是在预防保健方面发挥极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更大的作用还是治病救人。在不了解中医的情况下,可不能妄断中医仅仅拘泥于养生保健。且传统中医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与其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石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包容性,所以毛主席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当然这也是在中医的基础上与西医有所结合,这也是我们当代中医人需要时刻谨记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长相知

以前车马很慢,但是据历代医案医话记载,中医却不是“慢郎中”。在没有西方医学介入的年代,急症、重症的抢救治疗依旧是靠着我们中医老祖辈的“手艺”。

譬如大学时跟师学习,有一次老师治疗一个急性腰扭伤的病人,针刺腰痛穴、外劳宫、印堂,指导患者配合运动,不过几分钟而已,原本猫着腰艰难来诊的病人就明显缓解,可以直起腰来走动了,可谓是治病神速。

中医药的简单方便也是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如平素气短乏力,口干汗出,可饮用葛芪茶(粉葛5g,黄芪3g,花茶3g),其中粉葛、黄芪合用,能益气生津提高免疫力。口干盛者可加大粉葛,乏力盛者可加多黄芪;平素情志不舒者选用玫瑰花,平素眼花目赤盛者选用甘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亦可放心饮用。

再如便秘患者,可于肚脐上下左右各四指范围做顺时针揉摩,以腹部发热为度,可配合支沟穴的按揉;平素大便稀溏者则逆时针揉摩,可配合足三里穴位的按揉。

再如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小儿的脐疗、敷贴;腰颈项背疼痛的推拿治疗等简单方便的操作等,在中医药中,这样的应用不胜枚举,只是人们并不太了解。所以只有多多了解中医药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的需求变多,要求变高,刚好中医的个体化原则能为每一位病人“量体裁衣”,这也是我们发展的契机。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继承是必须的,创新发展也是必须的。如今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发展的迅猛是我们难以企及的,但是很多平台的出现能让我们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大家也能从各类渠道了解中医文化,能增加大家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与信心,这也是中医发展的一大契机。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中医系统化、规范化就变得自然而然,但是传统中医的灵魂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是同道必须守住的根本。可如何才能做到,这又需要自身的文化积淀,譬如多多读经典、学古文道儒等。以前的传统中医药大多是家传,自小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自小接触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的发展是有利的。

总之,请健康下去,我们和中医。

【“我的中医药故事”有奖征文活动专业组复赛作品。作者:魏淑芳。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