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老实话:五运六气到底能预测瘟疫么?网传,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于去年在一次答辩会上就指出,今年上半有瘟疫,而且有视频为证,最后还被其所在单位证实了。后来又有人说,早在十年前,就有中医预测到这次新冠肺炎了,当然,此说不久就被辟谣了。
这些预言的依据,就是五运六气。而五运六气这个内容,历来在中医里是颇具争议的。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
“不识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
不懂五运六气,给你一本写满良方的书,你都不知怎么用。
张飞畴又写了一篇《运气不足凭说》,竭力说明五运六气并没那么神。要知道,张飞畴可是清初四大家张璐的儿子啊,家学渊源了得。
大佬们的争论,我们不敢插嘴。不过,他们的言论,也都各有角度,并不是绝对的。
十多年来,每一年大寒节气前,我都会写一篇文章,排一排下年的五运六气,并且对下年的气候、疾病特征进行一些推测。
这篇文章就成了我下一年处方用药的一个参考。当然,哪里预测准了,哪里没预测准,我可以随时修正我的一些观念。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训练。
最近,就有人问我:“你去年大寒前发的五运六气文章,怎么就没有预测出今春的瘟疫呢?”
老实说,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五运六气是根据当年的干支推算的,五运讲的是地,六气讲的是天,六十年一个轮回;而瘟疫是天、地、人三者之气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没有这种固定的轮回。
当然,如果光靠五运六气,也是能预测到一些的。《温病条辨》开头第一条,就引《六元正纪大论》:
“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
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
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
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
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
而2019,正是亥年。其中所谓温厉,就是瘟疫。这样看来,似乎瘟疫几乎年年都有,而实际上并不如此。这里只是说了有这种可能。
遇到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哪怕有瘟疫也会消失于无形;遇到战争灾荒连年,它就会瘟疫连年,并不遵循上述时间规律。
比如,1910年、1920年,东北爆发鼠疫,各地死亡人数动辄以万记。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各种瘟疫在各地流行,如霍乱之类,这在我们《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第二集《八大传染病》里有详细的记载。但是,60年后的1970年、1980年,则没有这样的大疫。
瘟疫跟人事有很大关系。
1910-1920年这期间,经历了清朝灭亡、军阀混战,各地民不聊生,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再比如,吴又可写《瘟疫论》那阵子,正值明末,李自成起义,也是战乱连年。当时每次战争之后,或战争期间,都会有疫情。
因为当时尸横遍野,戾气流行,很多人因为瘟疫死了,他们的尸体得不到及时掩埋,释放出的尸毒、怨气,又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戾气,也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传染源。
我们现在身处盛世,人事中这样的戾气,是不多见的。
所以,像过去那样的大疫也一般不会有。
哪怕是17年前的“非典”和这次的新冠肺炎,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其实都只能算是小疫。
因此,要预测这种瘟疫,不但要结合五运六气,还要仰观俯察,注意各地的天气,人事。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为什么发于武汉,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从夏天到秋天,武汉这一带都没怎么下雨,异常干旱;
然后,到了冬季,又开始雨湿绵绵。
这个不利的气候因素,是瘟疫发生的一大原因。
加上大城市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疫情也更容易发生并传开。
大寒前,仍在走己亥年的运气,按照五运六气:
“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
瘟疫可能发生在大寒前,但什么都没发生,由于某些其他因素,该发的瘟疫推迟了。
有些时候,推迟了也就没了;
但有些时候,推迟发病意味着发更大的病。这次就属于后者。
交大寒后,进入庚子年运气,初之气,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阳寒水,这个春天暖得晚。这一点我们在推演《庚子年五运六气解》的文章里就说过了。
所以前不久很多地区还有春雪,北京的雪到现在还没全部化尽。这也为疫情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五运六气是中医把握天地之气的重要工具,能为预测瘟疫提供一些依据,但它又不是完全能准确预测瘟疫的。王永炎院士能预测到今年春天的瘟疫,必是结合了其他各方面的信息,他的确是高人,也体现了中医的高妙。
至于有些人预测这次疫情将于什么时候结束,时间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那也还是根据五运六气,而几点几分,说破了,只是这一运或者这一气结束的时间而已,并没有那么神秘。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而且当时就能让人眼睛一亮。至于准不准,那可难说。疫情必将过去,某些人多说一些,各处赌一赌,说不定就能碰上点什么,很多预测者都存在这种侥幸心理。所以,我并不参与这类预测。我只是好好地讲习《八大传染病》的医案,研究各种瘟疫的特征和治法。
医生是治病的,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的一部分内容,一个工具,必须研究,但不能过于执着。有些人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搭进五运六气里,结果变成了神棍,开口子午卯酉,说得头头是道,但治起病来依旧糊涂。
五运六气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为我们认识每一个时段的疾病提供线索,在开方用药的时候更好地体现“因时而异”。
毕竟中医对于疾病,更重要的任务是治疗,而不是预测。
点“”进入《八大传染病》讲习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