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学医,无心读书怎么办?

学医,无心读书怎么办?
读书难,读医书尤其难,里面的学问非常多。

历代医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我也是比较喜欢买书、藏书的人,家里有一些医书。很多人一见那么多书,就问我:“你读得完吗?你有时间读吗?”其实,说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往往是无心读书而已。为什么无心读书呢?因为浮躁,因为懒。
葡萄心理:不读书就说书不好
现在有很多人,又想当大师,又无心读书,面对那么多书,他会怎么办呢?就像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他读不了这些书就说书不好。
我们现在会看到有很多这样的言论,尤其是在网上。很多人说,明清以来的医书,都是一些只会做文章的儒医写的,太杂太浅了,没有必要读;宋元的医书,偏离仲景,不得古法真谛,也没有必要读;甚至有人认为“四大经典”中,《黄帝内经》也挺杂的,而且无关临床,也不用读。大家不要笑,说这个观点的是一个所谓的名老中医呢!这两年刚死。可能是因为《黄帝内经》太大部头了,他看不懂或者是没有心思去看吧。这样一来,历代医书被这些人否定得只剩下一两本经典了。给别人感觉是,他多专注于经典啊!
遇到这种言论,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明清任何一位医家,能著书立说流传至今的,哪怕再差,都比你优秀百倍,你有什么资格否定别人?
医书还是要多读的。一本书,只有在读了多少遍之后,你才有资格说它还有哪些不足,也不至于全盘否定它。把书全盘否定掉,只是为了暂时掩饰自己的无知和不安而已,使自己心安理得地不读书,实则断了自己进步的路,也坏了自己的心性,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妄人,目空一切,信口开河。

读书可以对治浮躁和懒惰
其实,对治浮躁和懒惰,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
中医书,尤其是中医的入门书,都是用浅易文言文写的。过去中医学徒一般也就是读了两三年私塾,有人连药斗上的字都认不全,你能指望他读什么深奥的文章?这些小孩都能读得懂的书,现在咱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不可能读不懂,只要你认真去看,心平气和地读,还是读得懂的。读书,不仅仅带给你知识,还会带给你耐心、涵养。即使有一本书,你真读不懂,但只要你耐心读下去,都是会有收获的,它锻炼了你的耐心和定力,定才能生慧,它必会启迪你的思考。
古人讲“满腹诗书气自华”,我们看图片上这两个人,徐大椿和叶天士,气质都是很不错的,是怎么得来的呢?主要还是通过读书。所以过去的书生都很儒雅,读书让他能够坐下了,心能够静下来,相随心转,相由心生。如此专注、安静地被书里面的东西熏陶久了,气质自然就会提升。
(插图,徐灵胎和叶天士)
当然,很多人可能刚开始静不下来,这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了。先要强迫自己不要动,坐下来多读书,慢慢形成习惯就好了。有时候,顺着自己的性子只能越来越堕落,而修行,往往是逆着自己的性子而来的。
——摘自唐略《中医入门方法论》

===特别提示===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