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来了,不吃药防治慢性咳嗽的4种方法,您知道几种?
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后者常见于老年人,
称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每为上呼吸道感染蔓延所致。
慢性支气管炎
可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转变而成,
也常继发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心脏病等疾患,
长期大量吸烟也是促成本病之重要因素。
急慢性支气管炎,针灸治法相近,
所以合并讲述。
↓↓
概 述
1.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其症多属中医学外感咳嗽,发病较急,先有鼻塞、喉痒、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恶寒、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咳嗽为阵发性,咳剧则胸痛,一二天后咳出少量稀薄或黏痰,苔薄白;一旦化热,则苔色转黄,痰液黏稠或呈脓样,脉浮数。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其症多属中医学内伤咳嗽,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每逢秋凉或天时转变则发病,清晨和傍晚咳嗽加重,痰量较多,苔滑腻,脉滑、或滑数属痰湿内盛。如继发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可见多量脓痰或痰中带血,则为痰热伤及肺络,脉多细数。慢性支气管炎如经年累月,反复发作,多兼有肺气肿。
↓↓
治 法
-
1
-
针刺法
常用穴——肺俞,风门,天突,合谷。
备用穴——大椎,大杼,肩中俞,定喘,人迎;尺泽,孔最,列缺,丰隆,足三里。
《百症赋》说:“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天突是近取法,针向气管前、胸骨后刺入,轻度捻转以増加针感,有利气、平喘作用。上背部各穴以肺俞为主,包括大椎、定喘、肩中俞、大杼、风门等均有宣肺利气作用,可分别选取。实验研究证明,针刺人迎、大杼、肺俞等穴发现通气量增加;针刺足三里,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6.6%。四肢部穴位为循经配取;尺泽、孔最适用于热证、咯血;合谷、列缺,宜用于外感咳嗽;丰隆、足三里,适用于痰多、气急。兼有恶寒、项背酸痛等症,于上背部穴加拔火罐。
-
2
-
耳针法
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枕。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
3
-
穴位注射法
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选注上背部肺俞等穴,每次一对穴,注射0.5ml。由上而下,依次更换取穴。隔日1次。20次为一个疗程。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4
-
埋线法
选穴——大椎,定喘,肺俞,心俞,膈俞。
随症取穴,如气喘取定喘,咳嗽加肺俞,中府透云门,年老体弱取身柱、气海,久咳体弱加膏肓、足三里等。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埋线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
附记:
急性支气管炎,参考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法;
慢性支气管炎,参考哮喘的治法。
针灸治疗须明确诊断,并适当选用有关疗法。
↓↓
医 案
【案1】咳嗽
章某,女,56岁,美籍华人。1990年6月18日初诊。
患发热咳嗽住某医院,曾先后服用头孢氨苄2周,头孢拉定静脉滴注1周,口服中西止咳糖浆、汤药月余。刻下虽热退而咳嗽仍频,声音嘶哑,喉中介介如梗状,咯痰不畅,咳引胸胁掣痛,面色萎黄,纳谷不馨,胸片见两侧肺纹理增深。
取穴天突、定喘、列缺、丰隆,电针20分钟后加拔罐(胸背部隔日交替),起罐后取硫酸链霉素每0.5g稀释成3ml,注于天突、定喘每穴1ml,每天1次,3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咳嗽显减,唯晨起仍频。穴注2个疗程后基本已瘳。第3个疗程去穴注,单纯拔罐,巩固治疗4次后痊愈。
(孙丽娟)
【案2】 干咳
吴某,男,58岁,2004年1月15日初诊。
频发干咳1周,伴胸闷气短,苔薄白,脉缓。
李教授认为应以调气止咳为治疗原则。取天突、大椎、定喘穴。患者呼气时透皮进针天突穴,此时嘱患者配合深呼吸,当患者呼气时,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刺入。患者即刻干咳停止,复诊1次,痊愈。
(李恒 市府门诊部跟诊记录)
-END-
相关阅读
看《海上传针六十年》,听李鼎老讲调气治神、阐扬针灸精义
看《海上传针六十年》,听李鼎老讲调气治神、阐扬针灸精义:配合呼吸与运用手法
小针灸,大学问:针灸补泻如何辨别?最细致的总结在这里!
掌握穴性:大量案例精解,学习用针灸从头治到脚
治疗常见慢性胃痛,这几个穴位简单有效!
您是否已经患上习惯性便秘?快来看看怎么治疗跟预防吧!
【本文选自《海上传针六十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 李鼎。编辑整理。】
助手
中华传统医药学知识服务平台
扫一扫 即可下载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