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曲池—臂臑
点击箭头处“”,哦!!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
曲池—臂臑
【单穴功用】
曲池,又名鬼臣、阳泽。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入,犹如水注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故名曲池。配属五行,属合土穴,又为十三鬼穴之一。
本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余热未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瘰疬、瘾疹、丹毒、湿疹、疔疮。
臂臑,又名头冲、颈冲。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臂,肘之上下也;臑,肩膊下内侧对腋处高起之白肉(三角肌下端与肱三头肌之间),穴在其间,名曰臂臑。
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消瘀散结之功。用于治疗寒热、颈项拘急、瘰疬、肩臂疼痛不举。
【伍用功能】
二穴同属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而用之,一上一下,通经接气,宣通经气,泻热散邪,行瘀定痛之功益彰。
【主治】
1.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2.肩臂疼痛,活动受限诸症。
【操作法】
曲池: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②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直刺1~1.5寸。
臂臑:垂臂屈肘,在三角肌下端,当肩髃与曲池连线上取穴。直刺1~1.2寸。
【经验】
曲池—臂臑伍用,善于治疗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针刺手法,多以曲池向臂臑方向透刺。
北京已故名医王乐亭先生生前善用金针,每遇瘰疬患者,多取6寸粗大金针,从曲池进针,沿皮下向臂臑穴透刺,常收显效,故被誉为金针王乐亭。仅录病案一则供同道玩味。
【瘰疬案例】
王某,女,24岁,初诊日期:1967年7月。
患者左侧颈部患淋巴结结核1年,初起于感冒发热,左侧颈部、耳后下肿起,似蚕豆大,经检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服西药及注射链霉素效果不显,近1个月来,突然发展,肿起如核桃大,伴有发热。左上肢抬举不利,颈部活动不便,精神不振,食纳减少,二便及月经尚属正常。
检查:局部肿块4cm3cm,有轻微压痛。面色萎黄,身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
辨证:气血凝滞,痰湿聚结,发为瘰疬。
治法:调理气血,消肿散结。
处方:6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每周3次。针用泻法。
治疗经过:针刺6次后,局部肿核消散一半。但上肢活动仍觉不利。针刺12次后,核红肿完全消失,上肢活动自如;仍以6寸金针加足三里、合谷、太冲调理脾胃,舒肝解郁。当针刺28次后,局部肿核完全消失,其他症状也已全除,又针2次,竟获临床痊愈。
吕老体会,治疗瘰疬,除守上法施治之外,亦可在病所取穴为治。其治疗方法:用火针在病所点刺数针;若脓已成,亦可用粗大火针在肿起之高处速刺,用以排脓,其效甚著,尚无久不收口之虑。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审:吕景山,主编:吕玉娥。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