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土救急录

黄土救急录
点击箭头处“”,哦!!

黄土救急录

《尚书•洪范》云:“土爰稼穑”,能化生万物。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国度,国人对黄土的崇拜由来已久。

黄土,除了生养万物以哺育人类,还能用来救急以起死回生,是一味可以就地取材的良药。

最早对黄土的使用,见载于《金匮要略》,在此书第二十四篇《禽兽鱼虫禁忌》里,有治疗吃生肉中毒的方子,这个方子就是由单味黄土组成。要“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数沸,取澄清汁,饮一升,即愈”。食物中毒的典型表现是上吐下泻,古代没有静脉补液技术,严重的食物中毒属于急症,若不及时止其吐泻,难免脱水而亡。

急救时,来不及去掘地三尺和煮取数沸。所以通过历代演变,只需要在黄土地上挖个坑,将新汲的井泉水倒入搅拌,等待片刻取澄清液服用即可。这种黄土拌出来的汤液,陶弘景给之取了一个雅名——地浆。后世不断发展,黄土涉及的急救病种不断扩大。

到了宋代神宗年间,儿科医生钱乙便借着一味黄土而名声大振。钱乙早年自学《颅囟方》,因善治儿科疾病而名闻当地。一次,钱乙治好了长公主的女儿的病,被留在了京城。留京不久,碰巧宋神宗的皇子得了惊风而抽搐不止,众太医屡治不愈,病势紧急。这时,长公主向宋神宗推荐了钱乙。钱乙诊视之后,认为皇子的病属于水气上泛所致,遂以单味黄土煮水为药。给皇子喂下后,抽搐渐渐缓解,再经调治旬日便痊愈了。神宗大喜,便将钱乙提升为了太医丞,并赐以紫金,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一时间,公卿争相拜访求治,钱乙名声大振。

到了明朝,李时珍通过总结历代经验,认为黄土做成的地浆水,可以“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中暍卒死”。

李时珍所提到的霍乱,包括了烈性传染病霍乱和其他以暴吐和暴泄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症。黄土做成的地浆水,除了对暴吐暴泻症有效,对真性霍乱也有神效。真性霍乱可见呕吐泄泻,极短的时间内,将全身的水分倾泻殆尽。医书虽然有四逆汤等经方可用,但病人往往等不到医生来诊治或者来不及煎药,已濒于死亡。

据陈存仁先生记述,用温水调和黄土,取清液灌服,一边吐一边灌,大约灌到八杯的时候,吐泻可止,霍乱症状也就消除了。一战期间,军队因流行霍乱伤亡惨重,阿拉伯人用中国传去的灌地浆水法,使霍乱的死亡率减为百分之三,而用盐水灌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三十。军医们纷纷研究这种方法,最终命名为“陶土疗法”,被收入美国医生霍华德的《最新治疗学》一书。

现代,随着医学的发展,黄土地浆水所治疗的食物中毒、真性霍乱、暴泻暴吐症,及时给以静脉补液支持,已经罕有死亡病例了。加之完备的防疫体系,真性霍乱也很难流行开来。

此时,曾经为拯救黎民做出极大贡献的黄土地浆水,是不是就要成为历史了呢?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某天,偶然翻阅沈洪主编的《急诊医学》,改变了这种看法。

在“百草枯中毒”一节,中毒急诊处理的第一条云:“百草枯无特效解毒剂,必须在中毒早期控制病情发展,阻止肺纤维化发生。一经发现,即给予催吐并口服白陶土悬液,或者就地取材用泥浆水100~200ml口服。”

读到这段文字,顿时有些惊讶,紧接着是兴奋。惊讶于“十一五”规划教材竟然收录了“口服泥浆水”这样的“土办法”来解毒;兴奋于几千年前先民智慧之余荫,仍在千余年后庇佑着子孙。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青囊散记——品趣味故事,学实用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陈腾飞。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