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渡舟诞辰100周年——谈温经汤的方义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伤寒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被誉为“伤寒泰斗”“经方大家”,日本汉方界更称其为“中国治伤寒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为中医同仁所公认,在中医学界享有盛誉。刘老以振兴中医、培育桃李为己任,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科研之余,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一生著述颇丰。在刘渡舟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特发此文为纪念!
谈温经汤的方义
温经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疾病的一张名方。是由吴茱萸、当归、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十二味药物所组成。这个方子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或多不断,或崩中去血,以及半产瘀血停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历代医家,多认为这个方子为温暖经寒而设,至于“瘀血停留”的病机,也认为寒邪客于胞宫,经血为之瘀滞所致。为此,沈金鳌就有“但此温剂,内冷者宜”的论断。看来,认为温经汤是以热治寒的方子,已成为天经地义,似无可非议。
然而,我认为尚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愿藉此机会和同志们共同探讨,以恢复温经汤的本义。个人认为温经汤的“温”,不应该当“热”字讲,应该当“和”字讲。就是说温经汤应该是温和经水的方子。为什么不作“热”解,而作“和”解?是有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考《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它说明了经水在温和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由此可见,张仲景取义于《内经》而名曰温经汤,自非仅是以热治寒而了事,应该说它有反映生理和治疗的双重意义在内。下面分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 温经汤证
的病机
妇人的月经疾患,多与冲任二脉不调有关。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冲任调和,则经水自利,而无复可言。如果寒暖失常,气血乖戾,而使任冲不调,则可发生月经方面的疾患。另外,肝经绕阴器而抵少腹,而与妇女生殖器官发生密切的关系。况且,肝能藏血,而气主疏泄,故有肝为妇女之先天的说法,反映了肝对妇女经水的影响是非凡的。然肝与胆配,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这是由于厥阴肝多血而少气,少阳胆则又多气而少血。所以,肝胆阴阳表里以达成气血不偏,而各得其所,以为生理之常。
《难经 二十二难》说:“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虚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它说的“气主呴之”,呴,以温为义;“血主濡之”,濡,则以润为主。若结合肝胆而言,肝多血而能润,胆多气而能呴,如此,则经水调和,而何病之有?
所以说,温经汤的作用,关键有气呴、血濡之效,而治妇女半产漏下等证如神。如果我们不从气血两方面的作用加以考虑,而单纯的强调它的气呴为阳一面,则必失掉了血濡为阴的另一面。这样,对于治疗手掌烦热和唇口干燥等证,也就不能发挥作用。严格地讲,温经汤的治疗如春天的气候是温和而流畅,它不同于附子汤的治疗如夏日炎炎而以流火灼金为能事,两方的特点不同,所以证候亦各有所异。
2. 从药物结构
进行分析
温经汤的吴茱萸、桂枝、生姜以温寒通气为主;而阿胶、麦冬、牡丹皮、当归、芎、芍药以润燥补血为主;人参、甘草则甘温以扶正;半夏则调和阴阳,和胃而致津。此方集温、润不同之药,而能阴阳兼顾,故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务使气血温和,任冲得养,肝胆得润,为制方之宗旨。若局于以热治寒的一角,则以上诸义皆失。
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兹举病例一则,以供参考:
芦某,女,40岁,湖北潜江县人。主诉:月经淋漓不止,经中夹有血块,色黯而少腹冷痛,兼有白带,腰腿发酸,周身无力,手心发热,而唇口干燥。视其面黄白不泽,舌质淡嫩,苔白而润。切其脉则沉弦而无力。
辨证:此证为肝胆气不煦而血不濡,任冲失禀,则淋漓为病;少腹冷痛为寒,而手心发热,唇口干燥又为血虚不濡之候,面色黄白,知气血皆虚;脉沉弦无力,胞宫定有虚寒无疑。证情如温经汤,治当温经止漏,和血益气。
处方:吴茱萸9g,川芎9g,白芍9g,当归9g,党参9g,炙甘草9g,阿胶9g(烊),牡丹皮9g,麦冬30g,半夏9g,生姜9g,桂枝9g。
服此方见效。服至六剂,月经即止,手心不热,唇口不燥,惟白带仍多。转方补脾运湿,滋血调肝,方用当归芍药散:
当归10g,白芍12g,川芎6g,白术20g,茯苓12g,泽泻12g。
服至三剂,而带下已愈,此病全瘳。
按: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凡用温经汤,必须重用麦冬以滋肺胃津液,又能通心脉而益荣;又可兼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以免耗阴,而避药后的头晕、咽干、心烦等副作用。方中的人参一般多以党参代用,若气血虚极,仍以人参为有效,亦不可不知。方中的吴茱萸为苦辛大热之品,南方人和青年妇女用量应酌减,以免发生眩瞑等症。
刘渡舟先生在人卫社出版的精品图书
【本文选自《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庆国。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