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学中药鉴别:止血药鉴别要点总结
止血药鉴别要点总结
NO.1
槐花槐花槐花植物&槐米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及江苏等地。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性状:
①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旗瓣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向外反卷,其余4片长圆形。
②气微,味微苦。
质量:
以黄白色,整齐,无枝梗者为佳。
NO.2
三七
三七植物三七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云南、广西,多系栽培。秋季开花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状:
①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习称“猴头三七”。
②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支根痕。
③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④气微,味苦回甜。
质量:
以个大、体重质坚、断面灰绿或黄绿色、无裂隙、气味浓厚者为佳。
NO.3
茜草
茜草&茜草植物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陕西、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①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
②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
③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窄,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有多数导管小孔;
④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质量:
以条粗、表面红棕色、断面红黄色,无茎基者为佳。
NO.4
白及
白及
白及植物
来源: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主产贵州、四川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再晒干。
性状:
①呈不规则扁圆形,常有2~3个爪状分枝。
②表面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③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有散在的筋脉小点。
④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质量:
以个大、饱满、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NO.5
艾叶
↑艾叶→艾叶植物
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均产。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①多皱缩破碎,具短叶柄,完整叶片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②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被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有密集的灰白色绒毛。
③质柔软。
④气清香,味苦。
质量:
以质柔软、香气浓者为佳。
End
相关阅读
常用解表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清热泻火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清热燥湿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清热解毒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芳香化湿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利水渗湿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温里药鉴别要点总结
常用理气药鉴别要点总结
【本文选自《中药鉴定技术(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钦德。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中药材、饮片的鉴别要点和鉴定方法,随文配有高质量彩图,以及教学视频、微课等网络资源。本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不仅适合学生使用,想了解中药鉴定相关知识的读者也可作为日常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