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影响颇大的食物本草
在食疗养生十分普及的岭南地区,《增补食物本草备考》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影响都是很大的,清末以来一直不断被翻刻,有多种刻本流传。
紫贵堂九行本、十行本封面及内封
佛山文光楼本、佛山会元楼本、翰文堂本、
广州德文堂本封面
聚德堂本封面、广文堂本书影、连元阁本封面、
澄天阁本内页
一经堂本封面及序言署名页
守经堂本封面及内页
《总目》收载的署名何克谏的光绪甲辰
日新书庄石印本《养生食鉴中的插图》
作者何克谏是清代广东著名药学家,番禺沙湾人,生活于明末清初。著作有《生草药性备要》与《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由于现存文献对何克谏的记载不多,有关他的生平与著作的真实性屡有争议。而《生草药性备要》中所载的岭南地方草药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但对原书的研究也不多,《增补食物本草备考》更是未被整理研究过,而且未被搜罗广博的《中国本草大全》丛书收录。
现代研究者郑洪多年来一直关注《增补食物本草备考》,陆续收集了一些版本,并进行了初步整理,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大对比范围,最终确认了《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的蓝本问题,也对何克谏的生平情况进行了一些更具体的考证。在此基础上,对《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一书的整理校注终于得以完善,即《〈增补食物本草备考〉校注与研究》。
本次点校以广州中医药大学藏清代德文堂刊本为底本,以澄天阁本、一经堂本为主校本;紫贵堂本、守经堂本等为辅校本,并参校《食物辑要》(《中国本草全书》影印明万历刻本)、《本草纲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明万历金陵初刻本,简称《纲目》)、《食物本草会纂》(《中国本草大全》影印萧山裕文堂清道光刻本,简称《会纂》)等书。
因该书整理和研究意义重大、校注精良,最终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在整理过程中,又意外发现一册题为“青萝隐士何克谏著”的《食物本草备考便览》,经研究并非何克谏所著,不过内容相关,而且可能曾附刻于五桂堂本《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之后。因其内容也很有价值,此次一并整理,作为本书附编。一起作为附编收录的还有何克谏的本草著作《生草药性备要》(首次完整点校的全本)。一方面可供更全面地了解何克谏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书中记载的草药也有很多食疗用法,对食疗研究也有价值。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的学术特色
本书虽然以前人著作为蓝本,但其增补内容既多且细,所耗费的精力完全不下于新编一本著作;尤其在地方性品种的增加与描述方面,有独到之处。其学术价值是相当高的。本书的特点,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一、增补细致,时出己见
(一)综合前人言论进行增补改动
(二)根据应用经验进行增补
(三)根据作者见解进行删改
二、重视食物品种辨识
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之名始于唐贞观时十道之一,广义上,其范围约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狭义即指广东。岭南位于我国最南端,北枕五岭,南濒大海,主要包括今之广东、海南、广西、香港和澳门五省区。此地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岭南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及大小岛屿等,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临海,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其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中药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岭南民众形成了注重饮食调护以应对炎热潮湿气候的习俗,食疗在岭南社会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作为岭南医药学家,何克谏本身也精通食疗,他的《生草药性备要》所载的生草药,很多用法都是煲肉汤、做茶饮等食疗方法。而《增补食物本草备考》本书,则是对传统习用食物的食疗作用的系统性总结,可以与《生草药性备要》一书形成互补。在此书的编撰中,其增补的内容,有着很多岭南食疗的经验。
(一)增补岭南特色品种
(二)增补岭南名称
(三)增补岭南特有用法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增补的食疗方法,在当今仍有实用价值。也由于它的地方特色,因而在岭南地区特别受到欢迎,一再印行,版本众多。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目录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增补食物本草备考》校注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澄天阁本全书影印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本文选自《〈增补食物本草备考〉校注与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郑洪。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