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69年最冷天气将至!危险的时候已到来!你别还不知道!

69年最冷天气将至!危险的时候已到来!你别还不知道!

前几日寒潮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大部,带来“速冻式”降温和混合式雨雪,这是今冬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寒潮过程。25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都将创今冬新低,中东部也迎来了近8年来最冷的跨年日。
降温幅度堪比2016年“霸王级”寒潮

中央气象台首席孙军分析称,这次寒潮天气的降温幅度将堪比2016年的“霸王级”寒潮。

此次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气温低、大风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大风!局地降温可达14℃以上!寒潮来了

中央气象台预计,最强寒潮来袭时,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0℃,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降温12~14℃,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有4~6级、阵风7~9级偏北风。
25城被“冻透”

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速冻式降温、混合式雨雪等特点,专家预测25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都将创今冬新低。

更“冻人”的是,风寒效应将加剧体感寒冷程度,使体感温度低于气温。

此次寒潮过程中,最低体感温度在银川将近-20℃,在北京低至-15℃,而南方的上海、杭州也接近-7℃,冷如“三九”。

寒潮多冷?顺完口溜你就懂!
如果你在被窝睡得正香,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上个厕所都是出差到遥远的边疆!

暖身指南?教你从头暖到脚!

头部
不注意头部保暖,容易引发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严重会诱发脑血管疾病。

暖头小贴士

1. 搓头

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2. 梳头

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发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

鼻子
鼻黏膜接触冷空气后,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暖鼻小贴士

1. 温水冲洗鼻腔

回家后用温水冲洗鼻腔,能将灰尘等污染物冲洗出去,还能软化并冲洗出鼻腔中形成的黏性分泌物;
2. 按摩鼻翼

早晨和睡前,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促进气血流通;

耳朵
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暖耳小贴士

1. 拉耳垂

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次~20次;
2. 提耳尖

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时大拇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微微发热为止;

背部
背宜常暖,如果忽视背部保暖,容易受风寒之邪入侵,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暖背小贴士

1. 晒太阳

加穿一件棉毛背心,可在中午光照强烈时出门散步,接触阳光;
2. 按摩捶背

沿脊柱两侧进行,自上而下轻拍轻叩。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下~80下为宜,每天1次~2次,每次捶20分钟即可;

双手
天冷皮脂腺的分泌减少,手脚的热量和油脂挥发很快且容易干燥,故会出现皲裂、流血等症状。

暖手小贴士

1. 按摩穴位

按摩阳池穴能使阳气充足,让手暖起来。阳池的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2. 注重食疗

喝大枣生姜汤,用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天1次,坚持服用;

膝部
膝关节脂肪含量少,且冬天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保护和调节功能下降,易诱发膝关节疼痛。

暖膝小贴士

1. 热敷

晚上可以对膝关节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
2. 重点保护

冬天外出锻炼时可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晚上睡觉被子要盖住膝部或风湿部位;

双脚
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

暖脚小贴士

1. 足部按摩

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坚持按摩可增强体质,提高御寒能力;

2. 热水泡脚

每晚泡脚20分钟,同时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除此之外,寒潮天气影响期间大家还需注意:
1、注意室内用电用火安全,防一氧化碳中毒;2、气温骤降,年长者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和护理;3、高海拔山区道路可能结冰,请注意交通安全;4、做好保暖防风措施。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