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99%的人都忽略了,养生的第一条原来是

99%的人都忽略了,养生的第一条原来是.........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有情绪。

愉悦时心境开朗,生气时怒火中烧,焦虑时辗转反侧,悲伤时痛哭流涕......
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生活的点滴。
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很正常,但某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情绪的波动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到:“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这是中医对于七情过度,引发气机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的认识。

很多时候,有些情绪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卵巢、乳腺最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紧张使人头痛、血压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常忍气吞声的人患癌几率是常人的三倍

另外健康而导致的情绪问题也很多,病痛本身的折磨,以及由此带来过度思虑与恐惧等,都会加重病情。情绪既能让人生病,又能治病

中医讲人生病,两大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除了外面感染的邪气,还有自身的情志损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所有情绪的过度,都是对自身脏器的一种内损。

情绪之间可以相生相克,让不同的情绪在身体里流动来保持身体的五行和阴阳的平衡,这样可以维持身心的健康。
思胜恐(土克水),怒胜思(木克土),哀胜怒(金克木),喜胜哀(火克金),恐胜喜(水克火)。悲能抑怒古时有一少妇,因丈夫有外遇行为而愤怒导致生病不起。当时一名医生叫其丈夫以一石块,煎煮至烂后取汤给她服,其丈夫听信医生的话,昼夜不停地煎煮石头3天3夜。这位妇人见到丈夫如此关心体贴自己,并熬红了双眼,为其情所动,结果其病不药而愈。石头再煮也不会烂的,医生的高超就在于运用了“悲胜怒”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发怒时,不妨也想点令自己悲伤的事情,以此来抑制愤怒。思能胜恐“思能胜恐”在《古今医案按诸虫》中载:有一个人因酒醉后误饮了生有小红虫的水而恐惧不安,怀疑自己生了病。医家将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两粒。同饭捣烂,加入红线做成丸,令病人于暗室内服下。药后病人大便于盛有水的便盆里,见到红线在水中荡漾如蛆,病人以为虫已驱下,诸病也豁然治愈。

除了情绪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平衡,乐观的情绪更是一种天然良药。
乐观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活动效率,使人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安稳,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产生不良情绪,如何排解?

发泄——让身体变通透
《圣济总录》里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

简单解释是说,肿瘤癌症的病机,主要还是堵住了、不通,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
该哭就哭一场,放肆流泪,不是软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找个可以依靠的亲友,痛快的倾诉;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

呼吸——呼出不良情绪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深深的呼吸,细细的感受,在每一次呼气的时候,呼出所有的不舒服与不愉快。
伴随着呼吸,觉察着身体不舒服的地方,用深呼吸,将不舒服的地方一点点的消融掉。
建议:在情绪产生时,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等情绪平稳,思考能力恢复,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静心——水绕赤铁,自在柔软

打坐、禅修、读经、抄经......能让您平静的事情都值得一试。
只要你全神投入,就能从之前的疲惫不堪中片刻抽离,算是对自己暂时的放松和平静。

人生百年,不过白驹过隙。
人活的就是个心情,心态好一切皆好。

养生千万条,养心第一条。
疾病千万种,情绪当属首。
七情可致病,七情可治病。
人若想长寿,要常开笑口。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