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家规定的不需要输液的53种疾病,家有小孩的,看仔细了!

国家规定的不需要输液的53种疾病,家有小孩的,看仔细了!

说中医 有趣 有料 有味道!

医院治病老三篇,“验血+拍片+打点滴”,这是对医院治疗疾病的三部曲最直接的写照,无论什么病,进了医院二话不说,一上来就要求验血,拍片,然后一股脑的安排去输液。检查完了打点滴,打完点滴再检查,万年不变的就医方式。以至于广大人民群众去医院都有了习惯,若不是手术,基本上进了医院就是各种打点滴。

静脉输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快速发展,甚至成为了一项全民活动。得了个小感冒,打点滴,手指头划破了,打点滴,甚至于有点头晕,去了医院也是点滴解决,万能的葡萄糖能医治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国外人均年打点滴2.5瓶,中国去年一年消耗掉了140亿瓶点滴,平均每个中国人打了8瓶点滴,相比于国外,完全就是点滴豪华套餐。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输液具有"给药直接"、"见效快"等优势,而且相对于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为了第二天能继续全力以赴的去上班,去开会,去上学,除了打点滴最直接的治疗,我们能一点点的靠其他口服药物?我们能一点点的靠中药慢慢的治疗吗??不行!但是,你必须知道的而且有权利知道的是:打点滴不亚于一场小手术!

打点滴的弊端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最后,最最最最重要的原因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医药费用支出增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将来“无药可救”,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门诊输液率高达60%至70%,人均抗生素使用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左右,其中八成左右患者根本不需要使用带有抗生素的药物。其后果,细菌病毒不断变异,耐药性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无法杀死的细菌。所以,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感染上,现有抗生素杀不死的:“超级细菌”。

那以后是不是不能打点滴了呢?不是的,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规范和措施,规定了哪些情况可以使用输液方式,哪些情况不建议输液。赶紧下拉,看看哪些情况不需要输液吧:

内科

外科

儿科

妇科

自去年开始,国家已经出了一些了的措施和规定,逐步限制打点滴的泛滥发展,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已经明确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从明年开始,可能我们要对最后一个环节——打点滴说“no”啦!

tips

输液大概是治疗“小病”,最快最方便的方式了。但业内有句话叫:“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虽不是100%正确,但输液确实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 文章可以收藏起来,后期作为选择输液的参考!

∣一位有思想的中医
新浪博客:武汉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