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生命模型初探
作者简介
陈浩,新西兰和合中医诊所中医师,中医硕士,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新西兰中华文化学会理事,曾任世中联脉诊专业委员会理事,曾任教于新西兰中医学院,现为新西兰和合中医诊所中医师。学术上,重视中华文化经典的研究,主张中医与儒、释、道、易合参。近年发表各种中医科普文章及学术文章,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诊疗体系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关成果正逐步公开。联系方式:tcmmodel@hotmail.com
编者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五运六气学说是一门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和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学说。历代以来,有不少的学者致力于探索生命的奥秘。海外中医陈浩根据阴阳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天人合一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气数生命模型。短短的数千言,虽不能透彻地解释这一模型,但也提供了一个雏形,为我们探索生命提供一种思路与参考。
中医是体系完整、义理精深、历史悠久、疗效可期的医学体系,但目前仍有三大缺失没有填补。一者,中医没有一款具有自身特色的生命模型;二者,中医缺乏一款理想的中医诊疗工具模盘;三者,《黄帝内经》医学体系尚未真正破解,也欠缺一个配套的研究《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型。
笔者根据《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和五运六气学说,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参照奇门遁甲式盘,创造性地整合分部细化的五运六气各要素,以及奇门遁甲天、地、人、神各要素,形成一款“中医诊疗模盘”(见图1),实质就是一款天人合一的生命模型,是为填补上述三项缺失而做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图1 中医诊疗模盘
中医生命模型的特点
1天人合一的生命形态和要素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为之父母”,据此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来源于天地二气,而生成于天地二气相合。这种天地相合,包含形气和形神两层含义。天之六气主气,地之五味主形,此为生命的形气相合;而形神相合,如《灵枢天年》曰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因此,天人合一是一种生命的形态,而生命的要素包括天、地、形、气、神等。
2生命的气数结构
中医的生命内涵可用气数来表示,气为生命的形态和结构,数为生命的变化和规律。《素问•宝命全形论》又提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是说生命的实质是天地相合之气及其有规律的运动,这里面就包含了气、数的含义。生命的形态和结构都可以说是气,包括天气和地气,阴气和阳气,细分则有脏气、腑气、中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经气、真气等等,而有形之体,根据精气学说,包括皮肉筋脉骨也是气的不同形式。
生命的变化和规律就可以用数来表示。数即术数、数字,有序数、河洛数之分,《内经》中提到的数,包括四时、五行、五星、五运、六气、六经、七耀、八方、九宫、九星、生数、成数等等。
当然,神是生命的主宰,含义极深刻,即统摄了气数,又超越了气数,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3生命的实质是中气的运行
《玄珠密语》[1]曰“夫运者,司气也。在天之下,地之上,当气交之内,万化之中,人物生化之间也。故运者,动也,转动也,即轮流运动往来不歇也。于是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即是说,五运是在天地间形成的一种按五行规律轮转的阴阳合抱之气,是生命的原始形态和动力。
此与黄元御(清)所谓“中气”的提法有类似之处,他在《四圣心源》[2]第一次明确说明了中气的概念,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浊之间,是谓中气”,即是说阴阳未生之前的一团混沌之气,及阴阳产生之后的相合之气,都可称为中气。
中气处阴阳之间,起到阴阳间枢纽、转化的作用,而这恰恰与土的运化作用相似,因此《四圣心源》[2]指出“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同时,中气是相合之气,与土居中央由四方汇聚而成的特点也是一致的,由此也可知中气具有土性。
经曰“阴阳者,神明之府”,神明驻于阴阳之合,即与中气相应。
总之,中气是生命的实质,为后天和合一气,通先天混沌一气,人的生命形态就可以看成是天地二气形成的一团能够升降浮沉的中气。
4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至尊的经典,但是自唐王冰整理《素问》并增补七篇运气大论以来,虽然五运六气理论得以面世,但却不是完整的披露,留给后人诸多的疑惑和悬念。五运六气是中医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中医理论的巅峰,包含了“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之阴阳”,代表真正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此,要建立中医的天人合一生命模型,五运六气理论的探索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5借鉴奇门遁甲式盘
本模型的基本结构参考奇门遁甲,并将五运六气分部细化排布,形成一个完整、精细的天人合一的气数生命模型。从《黄帝内经》整体观念来看,奇门遁甲中的九星、八神、八门、九宫都在经文中时隐时现,都是天人合一的元素;另外,黄帝战胜蚩尤的方法就是九天玄女所传奇门遁甲,既然奇门遁甲在军事上得到验证,将奇门遁甲用在医学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可能是《黄帝内经》中没有点破的最大隐秘。将奇门遁甲和五运六气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即是对五运六气的充实,也是对奇门遁甲的贡献,或许更接近《黄帝内经》的本来面目。
中医生命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模盘由内至外,共计九圈,有固定的不可转动的“静圈”,包括第一圈、第二圈、第八圈、第十圈,也有可以转动的“动圈”,包括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第六圈、第七圈、第九圈、第十一圈、第十二圈和第十三圈。
模盘以圆心向外划出七条直线,将盘面划分为六格,每格都是相同的六十度。由于第十圈为二十四节气静圈,全盘可以此为参照划分六格,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为初之气格,清明、谷雨、立夏、小满为二之气格,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为三之气格,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为四之气格,寒露、霜降、立冬、小雪为五之气格,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终之气格。第一圈
第一圈为静圈,按初之气格至终之气格的顺序(以下都按此顺序),分别为金、精、水、木、火、土,代表“承气”,即是地气。“承气”的提法,见《素问•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第二圈
第二圈为静圈,为六气之主气,代表中气,六格分别为:
木、君火、相火、土、金、水。第三圈
第三圈为动圈,为六气主气按月分步排列。方法是将六气主气的每一之气的时间转换成模盘的空间方位,即是将当下月份的主气放到三之气格;因为六气每一之气为两个月,因此,第三圈每两个月转动一格,方法如下:
寅卯月:
六格分别为主燥、主寒、主风、主热、主火、主湿;
辰巳月:
六格分别为主寒、主风、主热、主火、主湿、主燥;
午未月:
六格分别为主风、主热、主火、主湿、主燥、主寒;
申酉月:
六格分别为主热、主火、主湿、主燥、主寒、主风;
戌亥月:
六格分别为主火、主湿、主燥、主寒、主风、主热;
子丑月:
六格分别为主湿、主燥、主寒、主风、主热、主火。第四圈
第四圈为动圈,代表六气之客气,按干支纪年,每年的排列不同,每年转动一格,转动方法如下:
子午年:
六格分别为岁寒、岁风、岁热、岁湿、岁火、岁燥;
丑未年:
六格分别为岁风、岁热、岁湿、岁火、岁燥、岁寒;
寅申年:
六格分别为岁热、岁湿、岁火、岁燥、岁寒、岁风;
卯酉年:
六格分别为岁湿、岁火、岁燥、岁寒、岁风、岁热;
辰戌年:
六格分别为岁火、岁燥、岁寒、岁风、岁热、岁湿;
巳亥年:
六格分别为岁燥、岁寒、岁风、岁热、岁湿、岁火。第五圈
第五圈为动圈,为六气客气按月分步排列。时空转化原理同第三圈,转动方法如下:
子午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丑未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寅申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卯酉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辰戌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巳亥年
寅卯月,六格分别为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
辰巳月,六格分别为步火、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
午未月,六格分别为步燥、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
申酉月,六格分别为步寒、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
戌亥月,六格分别为步风、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
子丑月,六格分别为步热、步湿、步火、步燥、步寒、步风。第六圈
第六圈为动圈,为日气;原理同每年客气的排法,根据每日地支不同而转动,转动方法如下:
子午日:
六格分别为日寒、日风、日热、日湿、日火、日燥;
丑未日:
六格分别为日风、日热、日湿、日火、日燥、日寒;
寅申日:
六格分别为日热、日湿、日火、日燥、日寒、日风;
卯酉日:
六格分别为日湿、日火、日燥、日寒、日风、日热;
辰戌日:
六格分别为日火、日燥、日寒、日风、日热、日湿;
巳亥日:
六格分别为日燥、日寒、日风、岁热、日湿、日火。第八圈
第八圈为静圈,为二十四山,即天干合地支的排列,其原理可参考“五运化天干图”。本圈标注了五运主运的起始和分布,即初运(木运)为大寒至春分后十三日,二运(火运)为春分后十三日至芒种后十日,三运(土运)为芒种后十日至处暑后七日,四运(金运)为处暑后七日至立冬后四日,五运(水运)为立冬后四日至大寒。第七圈
第七圈为动圈,为时辰天干,与第八圈对应位置组成时辰干支即时柱,对应第八圈随每日不同而转动,以便在盘上直接显示出时柱。起点为黑色甲字,用来对应子字,逆时针转动,得到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其他十一地支则随之有序排列。
甲己日对应甲子
乙庚日对应丙子
丙辛日对应戊子
丁壬日对应庚子
戊癸日对应壬子第九圈
第九圈为动圈,为月天干,与第八圈对应位置组成月干支即即月柱,对应第八圈随每年不同而转动,以便在盘上直接显示出月柱。起点为黑色丙字,用来对应子字,逆时针转动,得到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其他十一地支则随之有序排列。
甲己年对应丙子
乙庚年对应戊子
丙辛年对应庚子
丁壬年对应壬子
戊癸年对应甲子其 他
第十一、十二、十三圈为奇门遁甲内容,根据茅山派转盘方式转动(此略)。
生命模盘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除上文介绍的本盘与脏腑对应的内容外,本盘与人体及经络同样对应,分别是初之气 对应胆经、肝经,二之气对应小肠经、心经,三之气对应三焦经、心包经,四之气对应胃经、脾经,五之气对应大肠经、肺经,终之气对应膀胱经、肾经,辰戌丑未四隅对应四肢。此外,本盘上下左右分别对应人体上下左右。五运与头对应关系更密切。
本盘实质也是一款扩展的太极,与人体的头、腹、背、任督二脉等都是对应关系。
建立中医生命模型的意义
本模型是一款用于中医诊疗的工具盘,从中可以读出天气、地气、时间、空间、五脏、经络、肢体、病位、行为、九星、八神等要素,可以发现正邪、病机、病因等关键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本模型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以《黄帝内经》医学体系为参照和标准,从而推导、演绎出一款结构严谨的五运六气天人合一气数模型。它是将《黄帝内经》医学体系形象化、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一种尝试,将有利于建立完整的《黄帝内经》医学模型,有利于最终破解《黄帝内经》的医学体系,彰显黄帝的真如本心,开发《黄帝内经》的智慧宝藏。
本模型将六十甲子的时空结构,即气数结构,精确到年、月、日、时,对中医的标准化和精准诊疗提供了范例。
本模型应用范围:《内经》研究,包括五运六气研究、病机研究,以及中医诊疗、疫病预防及治疗,养生,食疗,茶艺,药物及保健品开发等等。
本模型的应用面非常广泛,有机会将推出专论阐释。同时也希望中医各科专家共同参与、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冰.王冰医学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2.
[2] 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89.
(收稿日期:2018-06-14)
下载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
安卓下载通道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IOS下载通道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作者:陈浩
改编自:《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生命模型初探
文字编辑:刘国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