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海外中医】缅怀针灸先辈张善忱老师

缅怀针灸先辈张善忱老师

[作者简介] 徐宗兰(1958-),198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88年底赴美定居于佛罗里达州。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与临床30余年。曾就职于美国迈阿密针灸推拿学院和迈阿密政府针刺戒断中心,曾任佛罗里达州州政府针灸委员会主席。现于迈阿密开设针灸与替代医学诊疗中心,任佛罗里达州中医学会会长和全美针灸与东方医学医师资格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for Acupuncture and Oriental Medicine,NCCAOM)董事会董事并兼任考试委员会委员。
E-mail:xuzonglan@hotmail.com
缅怀针灸先辈张善忱老师
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文/【美国】徐宗兰
本文选自

前言
张善忱老师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中医针灸界享有盛誉的针灸前辈。本文作者既是张老师的学生,又是他的同事,张善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针灸技艺,对作者影响至深。作者在美国针灸学界能有一定的成就,老师是其最感恩的人之一。文章记录了张老师往日生活工作的故事,尤其分享了张老师的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技术,对后学很有参考价值。

著名针灸先辈张善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张老师涉足医林30余年,为中医针灸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所付出的一腔热血,足以令海内外针灸同仁赞叹不已。

张善忱老师系山东济阳人。1947年4月进入济南广德堂学习针灸。1949年5月考取针灸医生资格。1958年4月,被选送到山东中医进修学校进修,结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及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善忱老师为山东乃至全国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曾任中华全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医学会委员,卫生部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针灸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自上世纪50年代末起,先后在《中医杂志》《山东医刊》和《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针灸学术论文30余篇。1962年起,先后参加了《针灸疗法》《针灸甲乙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分卷》以及《针灸学辞典》的编审工作;主编了《内经针灸类方语释》《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和《针灸处方配穴学》等书籍。

张善忱老师当时在全国中医针灸界倍受广大针灸同仁之爱戴和尊敬,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针灸界最年轻的副教授。1983年11月8日不幸病逝,年52岁。

图1 张善忱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
酷爱针灸教学

同窗学友都会记得针灸学的第1堂课,张老师面带微笑走上讲台,他那和蔼可亲且带有浓重济阳口音的声音,30年来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见图1)。张老师治学严谨,凭借他精深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将当时并不为许多学生看重的针灸学讲授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80年代出版的《针灸学》5版教材亦为张老师和全国著名针灸学专家邱茂良教授等共同编写(见图2)。1982年底,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到针灸教研室任教。报到后第1次拜见张老师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会针灸不难,但真正入门却并非易事。首先一定要认真学习针灸有关的经典古籍,牢固掌握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广取针灸各家学说之精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体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手到病除的针灸良医。”30多年后回想起张老师这番话,深感实为对每一位针灸初学者的至理名言及指导我们针灸临床的座右铭。

图2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针灸学》第5版教材

张老师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进步成长。他不仅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而且事事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指导我们的针灸教学。从备课、讲课、考核到带教都做到一丝不苟、尽心尽职。记得有一次帮张老师整理针灸考试题目。当时正值中医考试由问答式考题过度为多选题式考题,且当时多选题还分为A、B、C等不同类型,工作量相当繁重。张老师对每道考题,都亲自做细致的审核,连标点符号都要确保准确无误,使我深为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敬业与勤勉而感动,也时时激励着我在之后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张老师为榜样,努力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精研古籍,博采众长,
致力针灸传承

张老师非常注重对针灸学基础理论及经典著作的研究,且付诸于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并对针灸古籍中所述理论及各种针刺手法潜心钻研,颇具创见。这些均可体现于他所参与编写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内经针灸类方语释》《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等书籍(见图3)。张老师尤其对《针灸大成》一书研究透彻,非常推崇。《针灸大成》系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先生编辑而成。其中不仅记载了《内经》《难经》中的针灸学术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方法,还辑录并总结了杨氏以前直至明初历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及临床各种手法。张老师从《针灸大成》中博取众家之长,极为尊崇杨继洲先生所创之针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认为针刺之所以能产生“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治疗效果,是凭借机体内在的机能反应,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用针刺手法才能达到。张老师从事针灸三十余载,遵循古籍,灵活运用,指导临床实践,常以多种手法结合使用,临床疗效显著,在他同辈及后学者中声望甚高。说到《针灸大成》不免勾起一段酸楚的回忆。

图3 张善忱主编的《内经针灸类方语释》和《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书籍样本

1983年初,浙江省中医学会针灸学会在金华市举办“杨继洲学术思想讨论会”(因杨继洲先生系浙江衢县人,今属近金华一带)。张老师作为全国知名针灸专家被特邀出席会议,但当时张老师已重病缠身。他手持一纸写好的探讨《针灸大成》学术思想的提纲,把我叫到他的病床边,让我按他的提纲写1篇文章,并代表他去金华参加会议。我当时毕业还不满1年,从未对《针灸大成》一书细读过,心里直感忐忑不安。望着张老师信任与鼓励的目光,我答应了张老师,然后花了2 d的时间,遵照张老师指教,写了1篇“浅谈《针灸大成》学术思想”。我再次来到张老师病床边,他勉强支撑着病躯坐起来,审阅了我写的文章,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并叮咛我一定将研讨会的情况带回给他。我告别了张老师,踏上了去金华的旅途。应邀参会的还有来自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天津、黑龙江等地的针灸知名专家。我也有幸结识了像针灸经络学研究精英孟昭威教授,浙江针灸研究所所长楼百层先生,上海中医学院李鼎教授等老一辈针灸专家。在他们中间,使深感渺小无知的我充分领略到了国家级针灸元老的大师风范,他们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临床治验,以及对针灸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我倍受感动,也坚定了我学好针灸,传承和发展针灸事业的意志。3 d后我满载收获并带着各位前辈们对张老师的亲切问候匆匆踏上归程。返回后却惊闻噩耗,在我离开后的第3天张老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连张老师的追悼会都未赶上,内心极为难过并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张老师为中医针灸事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选穴精炼,针灸并重,
灸法亦分补泻

张老师在针灸临床中,尤其强调首先要明阴阳。所谓“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人类之根柢。”且病以人殊,治以疾异,取穴更需精当,掌握选穴要领至关重要。正如杨继洲先生在《针灸大成》中所述“不得其要,虽躯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苟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足以成功”。张老师一贯认为,临症取穴时,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力争做到精简疏针,防止多针滥刺,以确保患者既不气泄伤正,又可免受不必要的痛苦。张老师所使用的典型的独穴疗法如素髎缓解痛经,水泉治疗中风后遗症、口角流涎不止等,在临床中常常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张老师也特别强调在针灸临床中使用艾灸的重要性,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具有调和气血,温通经络之功,并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和禁忌,且艾灸与针刺一样,亦有补泻之分。《灵枢•背输》中即有所载:“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之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进一步阐述道:“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张老师在临床中,将《内经》与《针灸大成》之艾灸补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解释为:艾灸补发,火力宜温和,不要吹艾火,时间要长,待艾火自行烧完为止,然后按压穴位;艾灸泻法,火力宜猛,时间要短,要吹火助燃,加重火力,以促艾火迅速燃烧、熄灭,不按压穴位。张老师认为,针灸临床中,医者在明阴阳,辨八纲,识脏腑之虚实后,除选穴行针外,艾灸补泻的实施,对增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高瞻远瞩,预测未来,
弘扬中医针灸

古老的中国针灸早在几百年前就曾在海外有所传播。但在美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针刺麻醉一度震撼了现代医学之后,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相对转入低潮。然而,尽管在中国70、80年代的新闻消息中,关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针灸热”的报道极为稀少,张老师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已经预测到“针灸热”将会在海外再度升温,中医针灸定将在不远的将来在国外得到发展与普及。他经常鼓励我们年轻教师,学好英语,争取到国外去讲学,让传统中医针灸这一东方瑰宝走向世界各地。

1988年底,我有机会踏上了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张老师振兴、弘扬中医针灸于海外的遗愿时时都在鞭策着我为继承和发展中医针灸事业而努力工作。20多年来,在做好教学与临床的同时,我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佛罗里达州州政府针灸委员会,佛州中医学会,全美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医师资格认证委员会董事会及考试委员会的工作。繁忙的社会活动虽然占用了我许多临床工作及业余时间,但为能对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及步入主流医学贡献一份微博之力而深感自豪。30年间,海外中医针灸在无数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稳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中医针灸的受益者更是成千上万。张老师虽然未能亲眼目睹今日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兴旺与发展,但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无比欣慰的。

张善忱老师安息吧,中医针灸之火炬定会在海内外越燃越旺。吾辈与未来中医针灸同仁一定会为中医针灸事业之传承与发展而不懈努力,使其造福全人类。
(收稿日期:2016-03-21)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徐宗兰.缅怀针灸先辈张善忱老师[J].,2016,22(22):1-3.





简介
About Us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