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基于叶天士静养医案谈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
《临证指南医案》系清代名医叶天士原著,全书共10卷,收载医案2576则,是一部影响较大的中医医案专著,以内科杂病为主,医案言简意赅,对后世启迪颇多,于学术多有所体悟;其充分反映了叶天士勤求古训,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内科病学、温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关于静养治疗疾病的医案散见在噎膈、反胃、咳嗽、吐血、咳血、虚劳诸多病症中;这些病症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此时人体正气已极度虚弱,甚者不能服药,这些医案与现代晚期恶性肿瘤非常相似。故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叶氏静养治疗疾病的典型医案,可以得到对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几点启示。
静养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道德经》曰:“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1]静:静养、慢下来;复:回去,还原,重来。尽力使心灵虚静,生活清静,万物就会蓬勃生长[2],即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一代名医叶天士也十分重视静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其静养治疗疾病的医案散见在噎膈、反胃、咳嗽、吐血、咳血、虚劳诸多病症中。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医案:“脉尺垂少藏,唾痰灰黑。阴水内亏,阳火来乘,皆损怯之萌,可冀胃旺加餐耳。年岁已过三旬,苟能静养百天,可以充旺。”咳嗽医案:“脉左尺坚,久咳失音,入夏见红,天明咳甚,而纳谷减损。此劳损之症,急宜静养者。”吐血医案:“脉数左坚,当夏四月,阳气方张,陡然嗔怒,肝阳勃升,络血上涌,虽得血止而咳逆欲呕,眠卧不得攲左。此肝阳左升太过,木失水涵,阴亏则生热,是皆本体阴阳迭偏,非客邪实火可清可降之比。最宜恬淡无为,安静幽闲,经年不反,可望转偏就和。但图药治,难减损怯矣。”[3]上述3则医案,皆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与现代晚期恶性肿瘤十分相符,此时人体正气亏损严重,阴阳失偏,叶氏认为只有让人体平静下来、慢下来,人体处于恬淡无为状态,正气可望充旺,阴阳转偏就和。
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常见表现为不欲食、气短乏力、腹泻、便秘、发热、五心烦热、胸腹胀满疼痛、咳喘,甚者吐血、便血、卧床不起等。多数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表现为精神抑郁,有烦躁、恐惧、多愁善感等。晚期恶性肿瘤给患者身体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严重亏损,病情危重。肿瘤是一个慢性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延长,目前来说是一个终极目标,符合当今国际肿瘤界人士共识,而中医药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特点和优势正体现在这一方面。祖国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多为人体正气亏损后,外来之邪内侵,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血脉瘀阻、痰湿浊毒内蕴等病理变化。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4]。笔者通过分析、整理、归纳《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静养治疗疾病的医案,认为人体处于静态的生命中,可蓄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使正气充旺,可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生命的静态是为了蓄积能量和调整生命状态。静养能使生命处于恬淡无为、处于静态,可以延长生命。静养心神,保持淡泊宁静的心理状态,则会精气日渐充盛,形体随之健壮[5]。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自身调节能力极差,人体正气极度虚弱,甚者不能服药,此时患者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恐惧,精神抑郁,如指导患者安心静养,往往可以带病延年,提高生活质量。故静养为晚期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
药所不及,静养延年
列举《临证指南医案》在噎膈、反胃、吐血、虚劳等有关“药物不能愈是病,唯静养延年”典型医案5则,以了解叶氏静养对这些疾病治疗的认识。
案1:两关脉缓涩,食入气阻,痰涎稍通,前以吐过瘀血胶粘。此皆久积劳倦,阳气不主旋转,为噎膈反胃之症。此病最多反复,必须身心安逸,方可却病,徒药无益耳。
案2:腑阳不通降,浊壅为反胃,累遭病反。老年难以恢复,自能潜心安养,望其悠久而已,药不能愈是病矣。
案3:脉细形羸,血后久咳不已,复加喘促。缘内损不肯充复,所投药饵,肺药理嗽居多。当此天令收肃,根蒂力怯,无以摄纳,阴乏恋阳,多升少降,静坐勉可支撑,身动勃勃气泛。所纳食物仅得其悍气,未能充养精神矣。是本身精气暗损为病,非草木功涤可却。山林寂静,兼用元功,经年按法,使阴阳渐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诸医药,恐未必有当。
案4:阴虚血后痰嗽。必胃强加谷者,阴药可以效灵,形羸食少,滋腻久用,必更反胃。静养望其渐复。
案5:脉左甚倍右,病君相上亢莫制,都因操持劳思所伤。若不山林静养,日药不能却病[3]。
从上述5则医案可以看出,药物不能治疗的疾病都为慢性、消耗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拒药,药物不能调动机体的正气以恢复人体内在阴阳平衡。人体正气为祛除疾病的主要手段,正气强弱往往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患病是因为感触邪气,打破了体内阴阳平衡,但人体正气有自动调节功能,使其体内阴阳恢复平衡,故有些疾病不治而愈,如感冒之类疾病。但有时感触邪气太重,有时自身调节能力降低,人体正气无法使其体内阴阳恢复平衡,那就需要靠中药来发挥作用,以纠正阴阳失调的病理现象,使人体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中药能治疗各种疾病,主要依靠中药所具有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特性,调动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恢复人体内在阴阳平衡,从而间接地发挥治病作用。噎膈、反胃、吐血、虚劳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不能进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血、吐血,烦躁焦虑,恐惧不安;自身调节能力极差,人体正气极度虚弱,已不能服药,故这类疾病往往是药物所不及的,需要静养延年。人体处于身心安逸、恬淡虚无、内守清静的状态下,能调整生命状态和蓄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使身体获得恢复。生命的静态也可称之为生命的再生;静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孕育着新的生命,只有保持虚静无为的心态,方能摒除一切杂念,抵抗各种诱惑,使心灵安静,意志平和,心旷神清,精气饱满,形强体壮,快乐安康,尽享天年[6]。因此在某些晚期恶性肿瘤中,药所不及时,只有静养才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静养待机,适时用药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已正气内虚严重,有部分患者已不能耐受药物,此时静养十分必要,待人体正气慢慢恢复,参合天时,再及时用药,可谓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中医治病十分重视人体正气的状况,正气充足,往往疾病就预后良好。若人体正气不足,疾病治疗需要调养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可能康复。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疾病预后转归,多取决于机体正气的强弱。若正气充足,脏腑气血调和,则疾病预后转归良好。若正气不足,多有神疲无力、气喘心悸、形寒肢冷、二便不调、胸脘痞满疼痛,甚者出现咯血、呕血、头晕昏厥等。正气不足,往往外易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内易受七情、劳倦所伤,往往疾病纷纷而来。故治疗疾病,安心静养,保养正气很重要。但凡治大病,一定要静养,有助益正气的恢复,疾病易于康复[7]。叶天士在此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十分注重让患者安心静养待人体正气恢复,天时成熟,再适时用药,这样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医案一:“呛血数发,是阳气过动,诊脉已非实热。夏至一阴来复,预宜静养,迎其生气,秋分后再议。”吐血医案二:“脉左小数,右弦,食减不饥,易于伤风,大便结燥,冬春已见血症。夫胃阳外应卫气,九窍不和,都属胃病,由冬失藏聚,发生气少,遇长夏热蒸,真气渐困故也。急宜绝欲静养,至秋分再议。”医案一,患者吐血,呛血数发,人体阳气过动,此时非人体阳气过旺,而为频繁吐血后阴液大失,阴阳失衡,阳气相对亢奋,此时用药天时不利,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静养,待“夏至一阴来复”,生气旺盛,秋分后天时已阳气下降,此时治疗,往往事倍功半。医案二,患者冬春患吐血,吐血后阴精亏损,脾胃大伤,饮食不佳,大便干燥,九窍不和,冬季失藏聚,人体正气不足,再加之长夏天阳过旺,此时治疗不合时机,故需要静养,待正气渐旺,再用药效果更好。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安心静养待人体正气恢复,天时成熟,再适时用药,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 语
目前虽然恶性肿瘤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但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仍很困难,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8]。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归纳叶氏《临证指南医案》静养治疗疾病的医案,对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有几点启示:静养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药所不及时,只有静养才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安心静养待人体正气恢复,天时成熟,再适时用药,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元御.道德悬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320.
[2] 陈进林.老子《道德经》的虚静美管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28-31.
[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162.
[4] 罗昌国,刘开颜.基于中医理论的晚期肿瘤治疗策略[J].江西中医药,2010,41(3):17-18.
[5] 梁巧慧.论《内经》形神俱养的养生原则[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09-110.
[6] 梅晓云.论精神养生[J].甘肃中医,2001,14(6):11-13.
[7] 赵瑞占,秦璇.浅析《道德经》静曰复命之养生观[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143-144.
[8] 郭兰.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预估[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342-343.
下载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APP下载通道☟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引用:赵瑞占,吴娟,邹翠双.基于叶天士静养医案谈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J].,2019,25(11):29-31.作者:赵瑞占,吴娟,邹翠双改编自:基于叶天士静养医案谈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文字编辑:罗英姣
A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主办。2005年初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正式进入“国家队”。2007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次授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至今已连续12年进入国家核心期刊序列。行业影响力在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本刊与“中国知网”签订了网上独家出版合同,本刊发行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构订阅用户共计33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