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有了这本书,谁都能入针灸之门

有了这本书,谁都能入针灸之门

导语:以往出版的针灸书,多是针对专业人士的,理论概念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很多,内容重点不突出,叙述方式不够通俗,这就使读者虽然有读书的需要,但是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而今天推荐的书就不一样了,谁读这本书,都能够学会针灸,爱上针灸,有一种使用针灸的原始冲动。

01腧穴千百,只取二十

人体穴位虽然成百上千,但关键的穴位只有几十个,因此仅用几十个刺激点(穴位)就可以较好地实现自疗保健这一目的。金代道教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马丹阳,就是主要用12 个穴位来治疗几乎全身各种疾病,即“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本书的作者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认为刺激本书中所选的20 个最重要的穴位,即可覆盖全身广泛的病证。

0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应当注意两点,第一,消毒用的酒精浓度一定为75%(5%),太高了不行,太低了也不行。如果没有酒精,有碘酊也可以,消毒效果更好。家里50的高粱酒,是无法起到应有的消毒作用的;第二,施针前,有三个地方是都要注意消毒的,分别是穴位局部、针具和施术者的手,很多行医多年的针灸科老大夫,也容易忽略手部的消毒。而针具如为一次性,可免于消毒。
03进针无痛,可用套管

我们知道,针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刚扎进去的时候疼(皮肤疼),另一种是我们的针感(酸、麻、重、胀等)。第一种的疼痛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专科医生会通过基本功(即指力)的锻炼,将这种疼痛减弱到最小。因为皮肤表面的痛觉感受器主要在皮肤和动脉壁上,所以针尖进入皮肤后一般就没有痛感了。那么,我们没有基本功的同志们怎么办呢,现在生产针灸针的厂家大都配有塑料套管,套管一般比针短约5 ㎜,针管直径约为针柄的2 ~ 3 倍,将一次性针灸针装入针管之中,将针尖所在的一端置于穴位之上,左手夹持针管,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快速叩打针管上端露出的针柄尾端,使针尖刺入穴位,再退出针管。

简单来说就是:
把针放在套管里,
套管怼在穴位上,
从针尾,biu一下,
进针就,完成了。
04严防不良反应

作者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全地使用针灸技术,条分缕析地分列针刺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并告诫学习针刺操作者,操作前一定要认真学习,明白怎么应对针刺意外后再进行针灸操作。
“出现晕针怎么办”
“起针困难怎么办”
“针弯针断怎么办”
“出现血肿怎么办”
“扎针还要注意啥”
“这些部位要小心”

结语:我们通过选穴避免了危险性,用酒精做好了消毒,用套管进针避免了疼痛,接下来就是让针继续在患者的穴位穿行,找到那个酸爽感觉(得气)的位置,留针30分,出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跟杨光主任学针灸》,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此书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一个医学学士,而是要让对针灸感兴趣的人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简单的针刺技术,掌握一些最有用的穴位(学名腧穴),以此来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和保健养生。

因此我们不必多谈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基本理论,以实用为导向,以能藉此自我疗疾、保健养生为基本内容。笔者见过不少满怀兴趣而来学习针灸,最后见难而退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针灸的书籍很难坚持看下去,因为里面有太多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记忆,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叙述不能够通俗易懂,最后看得使人昏昏欲睡。

笔者的目的就是写一本引人入胜的实用针灸书,以最短的时间让人掌握简单的针刺操作,能够治疗一些小毛小病和保健自疗,谓之“初工入门”;在此基础上,有兴趣的可再进一步学习,以便能够治疗一些稍微难治的疾病,谓之“中工登堂”;在“登堂”的基础上,如果再进一步研习中医针灸疗法则可以治疗疑难杂症,这时可以谓之“上工入室”了。

本书的重点是让人“入门”,同时敞开“厅堂”,而培养“入室”和“上工”则不是本书的任务了。笔者根据3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和带教中外各类学生的经验,有充分信心完成好这一任务。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摘自《跟杨光主任学针灸》,由王顺编辑,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五次上京的“国手御医”,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岐黄之路

● 集儒、佛、老、庄之大成的中医是什么样子的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