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医联合群关于颈椎病的专题讨论(一)
前言
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 American Alumni Association—TCMAAA),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主要是由从中国各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并在美国的行医的代表的各校友会组成的联盟组织。
这个组织包含了很多学有所成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都是在不同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主要利用微信群作日常的学术交流平台,除学习经典,技法交流,病例分享外,他们还举行很多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讨论。
这期开始,我们将分几期陆续推出该组织通过“国际中医联合群”进行的颈椎病专题讨论,这次讨论一共邀请了8位国内医院、院校的知名医生和教授,本期主要介绍兰吉瑞、关玲、张振宇3位专家的精彩论点。
颈椎病的专题讨论(一)
——国际中医联合群
TCMAAA骨伤针推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欧阳晖主持
人物介绍
欧阳晖博士, 1988年就读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本科,毕业后就职于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和骨伤科。1999年来美后,在德州大学医学分院(UTMB)从事有关针刺和电刺激的科研工作。2005年于德州整脊学院(Texas Chiropractic College)攻读整脊博士学位(Doctor of Chiropractic)。现在休斯敦地区行医,是德州执照针灸师和执照整脊师,并受聘于华美中医学院执教硕士班和博士班。专长于治疗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肩颈腰腿痛,运动创伤及其后遗症等等。
颈椎病是影响每一个人的最常见的现代病之一。颈椎病的专题讨论是诸位专家倾力合作的成果,是临床医生的一堂生动实用的临床课程。这个讨论会分为几部分: 颈椎病的概要和诊断,颈椎病的姿势和动作分析,常见的颈椎源性疾患,颈椎病的针和温灸治疗,颈椎病的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微创治疗和颈椎病的康复等等。我们邀请的专家不局限于中医骨伤科的专家,还有中医治疗骨伤病的各种外治疗法专家,包括,针法专家,灸法专家,针刀专家,推拿手法专家以及康复治疗专家等等。每一部分都由在该领域顶尖的专家发言,每位专家发言15 min。专家的发言有对中医传统疗法的发掘,也有对国外最新理论的研究。
参与本次专题讨论的专家为:
兰吉瑞:颈椎病的概要和诊断
关玲:颈椎病的姿势和动作分析思路
张振宇:几种常见的颈椎源性疾患
魏连海: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李津利:温灸与颈椎病
于天源:四步六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李晔:颈椎病相关疾患中医微创治疗康复浅谈
赵俊萍:颈椎病的康复
Acupuncture and Tuina
Held by Hui Ouyang:Chairman of TCMAAA Academic Committee of Orthopedic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orders affecting everyone in modern society. This symposium is a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and experts in TCM to provide a practical and applicable clinical techniques and tools for TCM practitioners in China and overseas. This compilation of presentations had several parts dedicated to cervical spondylosis: overview and diagnosis, posture and motion analysis, common disorders of cervical orig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s and techniques, manual therapy,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and more. Invited experts are not limited to just TCM orthopedics, but also included masters who treat injuries with various external TCM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acupuncture technique,moxibustion technique, micro-needling technique, Tuina manipulations, and rehabilitation and so on. Each 15 minute presentation in the symposium had a leading expert explained a special topic from their expertise. The content is rich but dense. They explored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therapies from the ancient China, but also the latest theories from the world. The content is rich but dense. It is worth learning for TCM practitioners.
JiruiLan: Summary and diagnosisof cervical spondylosis.
Ling Guan: Thinking about Posture and Movement Analysis on Cervical Disease.
Zhenyu Zhang: Common disorders of cervical origin.
Lianhai Wei: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Tianyuan Yu: Four strategies six manipulation techniques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radiculopathy.
Jingli Li: Moxibus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Ye Li: Micro-traumatic TCM treatm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Junping Zhao: Rehabilit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1
颈椎病的概要,中西医的诊断兰吉瑞
[作者简介] 兰吉瑞,曾任望京医院脊柱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现在北京骨伤研究会工作。
颈椎病不单是骨伤科病,也是神经科、血管科、内脏科等病。是个通科病。诊断也是要通科诊断。所以推拿、针灸、中药、手术等疗法均可治疗本病。
2
颈椎病的姿势和动作分析思路
关玲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摘要
本文为关玲2015年6月在国际中医联合群微信语音讲座的内容。介绍了在颈椎病的诊断、评估、治疗中的一些新观点和应用体会。包括肌肉的整体观、运动模式、姿势习惯、心理因素、发育学因素等,并列举了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软组织疼痛的结构整合医学思路:通过姿势评估、动作评估、痛点触诊来确定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指导运动训练。
Abstract
The essay comes fromDr.Guan’s lecture for TCM international WeChat group in Jun 2015. It introduces some new ideas on cervical disease about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It includes the concepts on integrated muscle, movement pattern, posture and habits patter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movement development.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presented in it. In the essay,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thinking about the way of structural integration therapy for the soft tissue pain get the problem position by posture assessment, movement analysisand palpation, then formulat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感谢TCMAAA国际中医联合群欧阳晖的邀请,本次讲座的内容来自于对《解剖列车》的学习,以及我的学习团队—中国整合医学自习室中几位杰出的运动专家、教练、医师,如毕义明、苗振、齐伟、李建民等,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本群以跨界交流为目的,有体育、运动康复人士和疼痛、骨科、手法医生。对我的临床启发和提升非常大。某些观点只是现阶段的认识,不排除与时俱进地修改或推翻。
肌肉整体观1纵轴上以肌筋膜链理论为主
后表线
足底筋膜、小腿三头肌、腘绳肌、竖脊肌、枕下肌群、帽状腱膜、额肌。类似足太阳膀胱经经筋。
应用举例:枕下肌群是全身肌肉调控的中心。所以风池等穴可以调节腰背足跟的紧张。而松解后表链的其他部位例如足底也可以缓解后表链的紧张。
前表线
胫骨前肌、拇长趾长伸肌、股四头肌、腹直肌、胸骨筋膜胸锁乳突肌。类似足阳明胃经。
应用举例:胸锁乳突肌,造成眩晕、偏头痛、旋转、后仰、低头紊乱,腹直肌、胸骨柄上,骨盆位置、腿的张力都会影响它。中医手法的拿桥弓就是处理此处。
体侧链
腓骨长短肌、髂胫束、扩张肌、臀大肌、腹斜肌、肋间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类似足少阳胆经。
前深线
胫后肌、趾长拇长屈肌、内收肌群、盆底肌。在腹腔分为(1)骶前筋膜、前纵韧带(2)髂腰肌。
通过膈肌向上分为(1)颈长肌、头长肌(2)心包膜、壁层胸膜、斜角肌(3)胸内筋膜、胸横肌、舌骨上下肌群。
应用举例:太溪、照海治疗咽痛
螺旋链
头夹颈夹肌、菱形肌、肩胛下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胫束、阔筋膜张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股二头肌、骶结节韧带、腰骶筋膜、竖脊肌。
应用举例:由脚引发的颈椎问题多于螺旋链有关。
手臂线
臂前表线: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上臂内侧肌间隔、前臂屈肌群;
臂前深线:胸小肌、肱二头肌、桡骨骨膜前缘、大鱼际;
臂后表线:斜方肌、三角肌、外侧肌间隔、前臂伸肌群;
臂后深线:肩胛提肌、菱形肌、肩袖肌群、肱三头肌、尺骨骨膜、小鱼际。
应用举例:(1)肩胛骨的位置和颈部的疼痛有关;(2)手臂线对颈椎的影响上交叉: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肩胛提肌、上斜方肌紧张;中下斜方肌、颈深肌群过弱。2姿势评估
一幅骨架上前后左右各1条肌筋膜链,深部1条,螺旋1条绕在外面、手臂线搭在上面。
从正面、后面—评估双体侧线、螺旋线;从侧面—评估前后线。
应用举例:(1)前表线和后表线都使上颈椎呈现过度伸展的姿势。前深线则使上颈椎弯曲以平衡它们。故要恢复生理曲度,就要进行头长肌、颈长肌强化。动作为向上顶头,同时收下颌。(2)颈交叉—长春中医药大学齐伟提出。下段颈椎过屈而上段颈椎过伸。
3横轴上按深浅筋膜层次考虑
浅层和深层之间的粘连,造成(1)动作的不流畅,某些部位过度劳损;(2)大脑的错觉,牵张转换成疼痛;
应用举例:抓痧、钩针。
深筋膜(肌外膜)的紧张(异常张力来源)
应用举例:托马斯手法、长圆针。
深层和深层肌筋膜的粘连:多向的力线交错,CC点center of coordernation。
肌肉和骨膜的连接处: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应用举例:压揉或宣式压揉,越慢越好,筋膜组织的摇融性,银质针。4在网络中考虑各层筋膜
活动过度的地容易损伤、劳损。
动态里的阴阳(动作评估)
运动模式:是不会用力,运动控制紊乱,不按正常的发力顺序。例如深层的肌肉不发力,导致浅层的斜方肌过度使用。所以疼痛不但要分清关节有问题还是肌肉有问题、还是运动模式问题、呼吸模式问题。引发疼痛的不是某块肌肉,而是大的程序损害。
运动中的阴阳:(1)骨骼系统的静力性和坚硬的支撑—肌筋膜系统动态和柔性的支持;(2)控制姿势的肌肉张力—产生动作的肌肉的行为;(3)关节的运动—骨骼的刚性;(4)韧带的静力性非收缩控制—肌肉肌腱的动力性收缩控制;(5)动觉系统采集的动作感觉、平衡(筋膜网络)—视觉系统采集的图像反馈;(6)力学感受器触觉、压力、振动、姿势、动作—肌梭调节的肌肉紧张度的校准;(7)意识控制的自主动作和反应—反射控制的自动动作和反应。
应用举例:
站立主动低头受限,仰卧主动低头不受限,姿势和动作控制不良措施为训练,强化深层肌,稳定系统(来自Gray Cook)。
低头受限,摆正头和肩胛骨位置,若有好转,为失稳和运动控制问题,措施为训练。
姿势和习惯
例如:头前移,下段颈椎过度活动。纠正练习:收下颌,旋转,要考虑止痛还是治痛?
止痛:cc点、浅筋膜松解、骨膜压揉、针灸。
治痛(起因):姿势(骨骼排列、筋膜张力)、日常工作生活习惯、运动模式—结构分析,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校正。
心 理
焦虑紧张,含胸,头前移
发 育
婴儿出生后控制头部、翻身、爬行等,每一个步骤应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发生,否则不完整的动作模式会带到成年,造成更高的损伤风险。
软组织疼痛的整合医学思路
(1)姿势评估;(2)动作评估之一;(3)痛点触诊;(4)治疗;(5)运动训练。
3
几种常见的颈椎源性疾患
张振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特色诊疗中心1颈源性高血压
颈椎病和高血压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且出现低龄化趋势。
这两个分属不同系统的疾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改变,其中包括使血压升高或降低,临床上以血压升高者多见,称为颈源性高血压。
针对颈椎病进行治疗,进而达到解除原发因素,降低血压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可以放弃口服药物,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但配合推拿手法,确实能够起到辅助降压,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效果。而且,平时采用推拿手法,对于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也是很有帮助的。2颈源性眼痛及视力障碍
颈性眼痛及视力异常是指由于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一系列症状。一般患者以严重的视力障碍和眼痛为主诉,临床容易误诊眼部疾患或头部疾患而贻误病情。
颈部遭受外伤或受寒或长期低头等,均易造成颈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使颈椎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和时间后,位移的颈椎,尤其是第2、3、4颈椎横突压迫或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再加上损伤引起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发出的节后纤维颈内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所支配的颈内动脉痉挛,眼部组织缺血及血管内压力增高,引起眼痛及视力异常。
一旦确诊,推拿理筋加颈部旋提手法治疗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3颈源性肩周痛
颈性肩周痛是指由于颈椎及周围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导致以肩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因C5脊神经根受压,导致肩周痛和肩功能部分受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极易误诊为肩周炎而贻误治疗。
由于肩部疼痛,反射性引起肩周肌肉保护性痉挛,关节功能活动进一步受限诱发疼痛,而疼痛也会加重关节功能受限,形成恶性循环。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最终致肌挛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而使关节功能丧失,演变为真正的肩关节周围炎。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颈部理筋手法加旋手法疗效快速且显著。4颈源性类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类冠心病:是指由于颈胸椎病变,椎体位置发生了位移所致的与冠心病相类似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心律失常等。当颈椎病治愈,这些症状随之消失。
颈下神经节: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方,约C7横突与第1肋骨水平。颈下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合并而成星状神经节。分支主要有椎动脉丛、锁骨下丛和颈心下神经。当C7~T3错位时可因星状神经节和胸1~3交感神经前纤维受损引发房颤或心绞痛发作。5颈源性耳鸣和听力下降
颈椎急、慢性损伤可以压迫和刺激营养内耳的动脉,血流量减少,导致耳鸣和耳聋,称为颈源性耳鸣和耳聋。推拿治疗极为有效。
椎-基底动脉入脑后分出的迷路动脉进入内耳道,主要供应内耳血液。
内耳的迷路动脉的各个分支在到达耳蜗和前庭器官之前,都要经过扭曲或螺旋状行走,这种解剖形态特点,决定其较易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耳鸣耳聋。
作者:欧阳晖,关玲,张振宇等
改编自:颈椎病的专题讨论(国际中医联合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