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固性银屑病验案1则
文/王甜甜,谭杰军‖来源:
银屑病目前仍然是皮肤病的顽症之一,有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特点。现代医家对于银屑病因病机的阐释颇多,但汇综诸多医家观点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血热、血燥、血瘀为主,并以清热凉血、养血滋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不难看出从血论治是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主流[1]。吾师张福利教授认为治疗本病不仅要从血论治,更要从湿论治。提出以清气分湿热、血分瘀热,气血同治之法治疗银屑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共同探讨提高。
1 病案介绍
患者,女,35岁,2015年1月12日初诊。主因反复起疹5年,加重1月就诊。2010年因急性扁桃体炎曾服用头孢呋辛酯胶囊进行治疗。10 d后,背部、腰部、大腿及手臂出现绿豆大扁平状红色丘疹,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给予抗银胶囊、卡泊三醇治疗,皮疹减轻。后每因精神压力大,睡眠不好而使原皮疹面积扩大融合成斑块、颜色鲜红。曾于多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治法大同小异,多以凉血活血的中药汤剂口服为主。服药之初斑块颜色变淡,但服药几月后并未见斑块面积减小,后放弃医院治疗而自行外用“黄皮肤”,斑块消退。1月前,患者承包五金店,因接触化学制品斑块面积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成片,泛发全身,瘙痒异常。遂来本院就诊。
刻诊:头面部皮肤基本正常,前胸及后背部皮色潮红伴大面积鳞屑,上肢及下肢皮损局部增厚,纹理加深相互交错,表面粗糙覆有灰白色鳞屑、呈苔藓样变。伴胸闷气短,月经提前色深、血块多;纳差、食后腹胀;入睡困难。舌质红、舌苔黄腻布满全舌,脉滑数。
从皮损表现、月经状况不难看出患者血热血瘀证候明显,但于我院就诊前曾口服多剂凉血活血的中药汤剂效果并不明显。张教授认为患者舌质红、舌苔黄腻,此舌象可作为诊断疾病病机的突破口。气分有湿热弥漫,熏蒸于舌面,故舌苔黄厚而腻;而舌质红再结合皮损表现、月经色深血块多,可见其气分湿热和血分瘀热并存。故推断患者的病位为气分与营血分并病。气分位于营血分的外层且湿热之性蒸腾弥漫,湿热将营血之热包裹于内,以致营血之热不得外透,邪无出路而郁热更盛。故而以清气分湿热、血分瘀热,气血同治为治疗大法。处方:陈皮10 g,制半夏10 g,茯神木15 g,生甘草10 g,枳实10 g,生白术15 g,竹茹10 g,黄芩10 g,茵陈蒿20 g,紫草30 g,牡丹皮15 g,生白芍40 g,生地黄30 g,麦冬20 g,玄参25 g,地龙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15 g,炒山楂25 g,远志15 g,生龙骨40 g,生姜15 g。14 剂,1剂/d,水煎,分早、中、晚口服。
2诊:2015年1月26日,服药后患者舌苔黄腻减退,胸闷气短症状消失,食欲、睡眠好转;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患者并无乏力等不适感觉,认定此为湿浊之邪从大便而解的用药反应,嘱患者不必惊慌。但患者皮损改变不明显且有口干口渴之症。张教授认为湿热之邪蒸腾弥漫将营血之热包裹于内使其不能外透,服药后湿热之邪渐祛,血热外透灼伤津液故有口干口渴之症,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天花粉30 g。张教授还指出湿热之邪祛,营血之热才能外透,凉血活血之品才能到达病所发挥作用,湿热之邪祛则病好大半矣。14剂,如法继服。
3诊:2015年2月9日,服药后患者舌苔基本恢复正常,只舌根部仍有黄腻苔;瘙痒症状消失,睡眠正常;上肢及下肢皮损变薄但颜色更加鲜红,触之灼热。张教授认为舌根苔黄腻为下焦湿热未退,皮损颜色鲜红且皮温高乃血热外透之象,遂在一诊方基础上减远志、生龙骨、黄芩,加黄柏15 g清下焦湿热;加金银花15 g、连翘15 g、轻清宣透、调畅气机使郁伏于内之热透达气分而解。14剂,如法继服。
4诊:2015年2月23日,前胸及后背脱屑已无且有新生皮肤岛出现;上肢及下肢皮损明显变薄且灼热症状消失。三诊方14剂,如法继服。
5诊:2015年3月9日,前胸及后背皮疹基本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上肢及下肢有新生皮肤岛出现将片状的皮损分割成块。效不更方,14剂,如法继服。
6诊:2015年3月23日,全身皮疹基本消退,无红斑可见,遗留较多色素沉着斑。张教授建议可以停止服用中药,并嘱咐患者不要再接触化学制品。
2 讨 论
血热、血燥、血瘀为银屑病的经典辨证模式[2]。但是,随着临床运用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只是简单套用这三型经典辨证。临床上发现,很多久病的患者,简单的清热凉血或活血化瘀之法很难奏效。张福利教授辨治银屑病虽也以经典的三型为主,但并不是简单地归属。笔者认为,本案张福利教授治疗银屑病有如下启示。
2.1 抓住核心病机 患者曾于多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常规思路指导下,医生多以凉血活血为治疗大法,但效果并不理想。何也?只因过于偏重皮损辨证,而忽视整体辨证,未抓住病机关键。结合患者的四诊,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三焦湿热困阻,血热内蕴。湿性重浊粘滞而有形,热性蒸腾弥漫而无形,湿热相搏,纠缠难去以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湿热闭阻气机,气机运行不畅则进一步加重血分瘀滞。再者,湿热蒙上流下充斥三焦,壅遏气机,气分湿热将营血之热包裹于内,营热不能外透,邪无出路致使病情加重。所以在治血分的同时一定要清气分之湿热。张教授用清热利湿之品去其壅塞,排除障碍,宣展气机,使邪有出路,这样可以扭转病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2.2 清、养、透三法并用 张福利教授针对三焦湿热困阻、血热内蕴的病机,运用清、养、透三法遣方用药。所谓清,即清湿热、血热。方中以陈皮、制半夏、茯神木、生甘草、枳实、生姜、竹茹、黄芩(即温胆汤加黄芩)为主,分消走泄三焦湿热。即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开郁行滞,疏通三焦,使水和气运行之路通畅,驱邪外出,以清化三焦气分湿热。紫草、牡丹皮、生地黄、玄参皆为凉血活血之品,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3]。所谓养,即以生地黄、麦冬、玄参(即增液汤)为主,滋养阴液。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到:“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朝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生地黄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4]。说明此3味药不仅滋养阴液且兼流动之性,甘寒生津而不滋腻、养阴而不恋邪,有滋而能通的作用。这样既能滋阴,又不会加重湿热病邪。所谓透,即使用轻清宣透之品,使伏藏的邪气由里达外而解的一种治法。方中用双花、连翘轻清宣透之品,因势利导,宣畅气机使郁闭营血之邪热透出气分而解。
参考文献
[1] 闫玉红,卢传坚,禤国维.寻常型银屑病核心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014.
[2] 刘爱民.寻常性银屑病辨证新体系及其思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5):519.
[3] 盛增秀.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4] 李刘坤.吴鞠通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8.
(收稿日期:2015-06-02 编辑:李海洋)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内容可以考虑详尽介绍当地中医药针灸的发展概况,尤其突出表达国内与当地中医药在相关政策、立法、临床诊疗、学科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差异。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凡是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稿件内容重点报道中医中药在肿瘤预防与治疗中的前沿进展。可包括中药单体或复方抗肿瘤的细胞、分子及免疫等作用机制研究,肿瘤的中医临床研究、诊疗经验、新技术、个案报道等等。
特色栏目可采用官方网站或邮箱投稿(其余栏目只接受官网在线投稿)
邮 箱:
简介
办公
投稿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