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陈继明传

陈继明传

#中国#医生#中医#名医列传

陈继明传
陈继明(1919-1988),字浩,江苏如东县人。其父精于岐黄,他高小毕业后即随父学医,兼攻文学,弱冠之年,医文并茂。
1936年,为求深造,陈继明以同等学历应试中国医学院被破格录取插班二年级,毕业后以“仁术济世”之心,返故里悬壶应世。由于刻苦勤奋,悉心钻研,庭训之下,业务水平日有长进,不久誉满乡里。
1950年,陈继明迁居南通市设诊,翌年参加南通市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学习西医理论。1952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个人开业的丰厚收入,与朱良春等人创办中西医联合诊所,继后扩充为联合中医院。1956年转为公立,改名为南通市中医院,一直担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医内科主任等职,1980年被授予主任中医师职称。1987年被聘为南通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继明先生是省名老中医之一,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地奋战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学识渊博,著作颇多。而实践经验尤为丰富,平日善理肝胃杂病,擅治温病诸疾,在理论上敢发前人之未发。发展了肝气(阳)虚、奇经八脉理论。辨证精邃,立方轻灵,治疑难痼疾,屡起沉疴。用药每因人、因病而异,治不执一,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及内分泌疾病,尤有独到之处。
陈老善于治温,长于治湿,对外感热病的治疗,强调“明乎时令节气,详析兼夹证候,慎防伤阴耗津"。他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温病初期贵在早治,药宜轻灵,使风从表解,热从汗泄;中期热盛灼阴,用药宜狠,清膈中无形之热,涤肠中有形之垢;后期宜用甘寒凉润之品,注重养阴存液,恢复胃气。”对温病神昏的辨治尤独具慧眼,认为温病神昏,病有深浅,邪热初蒸心经则心烦多言;邪陷心包则神昏澹语;热深厥深,深陷膻中,则昏愤不语,不省人事。善治者见微知著,制病于先;若必待其深度昏迷而后施治,则失之晚矣。同是神昏,有在气在营之分,若邪踞气分,尚未内陷入营,不宜早进凉开,须辨其温热、痰浊,及邪热气盛之异,审因论治;若邪陷入营,尤宜辨其兼夹诸症,对症用药,绝不可执一二开窍之方,以应病情之万变。邪在营血,有虚实之异,其在心营者,往往心气偏虚,外热一陷,里络就闭。治疗方药,如“三宝”方中麝香、牛黄、冰片之类,均有强心作用,实寓深意。瘀结下焦,如狂发狂,则为实症,治宗《内经》“血实者决之”之旨,攻瘀逐邪,则神志自安。
先生对中医肝病证治、疑难杂症的研究深入精深,常用奇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恒能收到出奇制胜良效。上世纪80年代曾先后在《中医杂志》发表,《冲任管窥》、《督脉初探》、《浅谈带脉》、《阳维阴维刍议》、《阳跤阴跤辨析》、《奇经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等论文,对许多现代疑难病从奇经八脉诊治,另辟蹊径,多有创见。
/
the 24 Solar Terms
SUMMER
SLIGHT HEAT
陈继明曾说:“治病贵在辨证,辨证不离脏腑,脏腑之中,肝病最为复杂。”人体气血之运行,气机之升降,情志之喜怒,筋骨之强弱,体质之厚薄,均与肝脏有关,故有“肝为万病之贼”一说。陈老治肝独具心得,认为肝病证候虽多,不外气血为病,治法虽广不越疏补二端,并将前人治肝诸法归纳于疏肝、泻肝、平肝、补肝四法之中,根据肝脏的生理病理特性提出:“疏肝宜避其辛燥;清肝应慎用苦寒;平肝当着眼养阴;补肝须分辨气血。”立法稳当,使后学者有所借鉴。
后学中的大成者众多,例如刘方柏先生在《重急奇顽证治实》(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第一篇(重症篇)的最醒目的开篇文章《“绝招”嫁接更能创造奇效——重证臌胀》一文中,提及“补下启中”法并说“此法是我从南通名老中医陈继明那里学来的”。处方:熟地黄120g,枸杞子30g,山茱萸30g,炮附子20g,肉桂10g,仙茅12g,龟甲20g,厚朴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土鳖虫10g,蝼蛄10g,红参10g,猪苓10g,生白术50g,鳖甲20g。水煎,每日服1剂。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补肾益脾行气利水。当今医家王幸福老先生的医案中也记载,此方为江苏南通名老中医陈继明先生创制,四川名老中医刘方柏先生增补而成,临床运用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陈老晚年潜心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治,在理论和治疗上均有创见,认为慢性肝炎病因病机虽较复杂,然约而言之,正虚邪恋可概其要,正气虚弱既可导致肝炎的发病,更与发展和转归有密切的关系,而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其病理变化与感邪的轻重及邪气的作用,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现代医学归咎于机体免疫反应,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组织损伤,并不是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复制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所致。与中医所述邪正纷争的整体观颇相吻合。所以急性肝炎转为迁延慢性,可从正虚、邪恋两个方面探求其发病机理,以指导临床辨证。在治疗上主张“扶正去邪兼顾”,指出对以邪实为主,肝郁证候突出者,重在疏肝理气;湿困脾胃证候突出者,重在化湿和脾。而在疏肝化湿中,又应注意维护正气,以防疏泄、燥湿太甚,易致肝脾两虚。对于肝肾阴虚者,则应以养阴解郁为主;脾肾阴虚者则宜温补脾肾为主;虚实夹杂之证,又须权衡邪实正虚之轻重,治以标本兼顾。
陈继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慢性肝炎的病机特点,研制了“利肝合剂”和“复肝散”两个方剂。“利肝合剂”柔肝养血,解毒和络,扶正祛邪,相辅相成,陈老曾运用此方治疗200余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疗效满意。“复肝散” 是在朱良春先生创制的“复肝丸”基础上加味而成,功能益气化瘀,软坚消结。适用于久病正虚而肝血郁滞,瘀凝脉络所致的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经临床验证,疗效实佳。
陈继明对奇经理论的研究致力颇深,尝言“不明奇经八脉,难愈沉疴痼疾”,认为十二经脉虽循环贯注人体内外,其经脉运行首尾相接,但就其相互间纵横交错的整体联系,却有赖于奇经八脉贯穿维系其间。从而使脏腑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可见人体气血的营运,精血的存亡,均与八脉戚戚相关。临证时,陈老治内伤杂病,用一般正经药无效者,多从奇经着手,恒能收到出奇制胜之良效。并根据八脉各自的生理特点,提出了“肝肾精血损伤,通补任阴督阳;心营痹阻日久,宣痹兼益阴维;脾虚气陷血亏,着眼调中固带;虚损乍寒乍热,调复阳维纲常;疝痛瘕聚诸疾,宜疏八脉气血”等治疗法则。此乃陈老历四十载探索之结晶,堪为后人所效法。
据载,先生笔名陈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大批论文,一般不用草稿,多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医论文笔在师辈中均交口赞誉。先生在文革中被抄家,据述动乱中散失文稿诸多,甚为可惜。陈老晚年亲撰《肝炎与肝硬化的中医辨治》,于1988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惜乎天不假年,在此书问世前先生已归道山,令人不胜怆然!陈继明老先生留下的遗产,不仅是他的各种著述,也留下了他宝贵的求实和治学精神。
先生临床诊务繁忙,著述夜以继日,遂积劳成疾,又承“断肠之苦”(肠癌手术),过早地离开我们,一代宗师,令人惋叹!皓月当空,大师风范,谨以此小传,纪念著名中医学家陈继明先生。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