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龚子夫传

龚子夫传

#中医#中医名家#中医医师#五味子#大医精诚

龚子夫传
龚子夫,生于1930年6月,江西安义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幼承家训,锐志攻读医学经典。原系南昌大学二附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1990年经中央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届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首批省名中医。

1948年于家乡执业,1955年于江西中医进修学校进修一年,1956年结业后分配于江西中医实验院工作,1958年调到到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1990年经中央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届500名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江西省首批名中医之一。退休后被聘于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坐诊。曾历任江西医学院中医教研组及二附院中医科副主任。
龚老擅长治疗中医内、妇、儿、男等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内科:心血管病、各种肿瘤、支气管炎、哮喘、肺系病、肝硬化、各种急慢性肝炎、胆结石、胆襄炎、肾病、脾胃病、失眠及各种急、慢性、发热病。妇科:不孕症、先兆流产、痛经、乳腺炎、乳腺增生、附件炎等。儿科:小儿发热、感冒、咳嗽、夏季热、腮腺炎、扁桃体炎、小儿厌食及腹泻等。男科:男性不育、遗精、阳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现摘取几则龚老活用天雄散治疗男科疾病的验案以飨诸位:
一、遗精
李某,男,32岁,已婚,干部。1989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因房劳,反复遗精已2年余。近因出差过劳,病情加重。睡后无梦而遗,每周3~4次,严重时临厕努便也会滑出清稀的精液。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膝软,形寒肢冷,腰及小腹、前阴不温,尿频尿清,舌质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弱,尺脉尤甚。此为肾阳虚损,精关不固。治宜温肾益气,涩精止遗。以天雄散加味:附片10g(先煎),白术15g,肉桂6g(后下),煅龙骨15g,补骨脂10g,覆盆子10g,淫羊藿10g,芡实20g。日1剂,水煎服。
服药10剂后,遗精基本控制,每周仍有1~2次,头昏乏力,形寒消失,但仍觉小腹冷,前阴不温。服药见效,继服7剂,病已痊愈,舌质淡胖嫩已转正常,脉沉细见起,尺仍弱。原方进7剂,以资巩固,后随访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93;<3>:11)
原按:龚老认为,遗精以肾为根,首责肾阳,阳乃生命所系,阳气虚衰,命门火微,精关不固,而致遗泄。治遵《医宗必读》:“独因肾病而遗者,治其肾。”方中以附片、肉桂、淫羊藿温肾益气为主,以龙骨、补骨脂、覆盆子、芡实补肾固涩,白术除湿益气,配肉桂和中健脾,补下焦阳虚,吴萸温肝资肾,诸药合用,力专温肾益气,涩精止遗。
/
the 24 Solar Terms
SUMMER
SLIGHT HEAT
二、阳痿
熊某,男,42岁,已婚,工人。1989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结婚10余年,性生活较频。从78年起每年有‘2~4次滑精。近2年因工作紧张、劳累,渐感体力不支,常有头身疲倦,腰膝酸软,怯寒腰冷,小腹不温,阴头寒。半年来性功能差,最近阴茎举而不坚,致使不能交合。食纳尚可,大便溏,小便频,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此为肾精亏耗,命门火衰,治宜温补下元,振阳起痿,以天雄散加味:附片10g(先煎),自术15g,肉桂6g(后下),生龙骨15g,补骨脂1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枸杞子15g。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阴茎坚,能交合,但时间短,怯寒腰冷,小腹不温,前阴寒有好转,继前方,再进10剂。药后诸症平复,为巩固疗效,继服5剂。后随访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93;(3>:11)
原按:龚老认为,因肾亏而痿者,只须温肾补火,并注重肾为水火之脏,体阴用阳之特点,用药配伍当遵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的治则。方中天雄散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以补肾助阳,补骨脂、白术补先后天之阳,枸杞子补肾益精,旨在阴中求阳,诸药合用,力专补肾、壮阳、起痿。
三、劳淋(前列腺炎)
周某,男,45岁,已婚,工人。1989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腰酸膝软,尿频,尿后白浊,已2年余。经泌尿外科前列腺检查:卵磷脂小体(卅),白细胞O~3/r_IP。直肠指诊,前列腺较饱满,稍有压痛。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医诊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形寒肢冷,性欲差,小腹、会阴部胀痛,尿频尿急,尿后余沥,时在尿道口滴出粘液,大便溏,舌质淡嫩,苔白润,脉沉细弱。此为肾阳虚损,气化不利。治宜温肾、壮阳、固精。以天雄散加味:附片10g(先煎),白术15g,肉桂6g(后下),生龙骨15g,山萸肉15g,五倍子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5g。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尿后余沥,尿道口粘液已除,腰膝酸软与小腹、会阴部胀痛好转。服药已效,继原方加吴萸3g,温冲任以助阳,进7剂,以资巩固。后以中成药肾气丸调理。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93;(3):11~12)
原按:龚老认为,本病始于正虚受邪,日久不愈,正气难复。遵治病求本的原则,注意虚实夹杂。天雄散治肾阳亏虚,以五倍子、茯苓,合龙骨为古方玉锁丹治白浊,极有神效。益加山萸肉、补骨脂、菟丝子壮阳秘精,诸药合用温肾、壮阳、固精。
先生历年来在全国各地中医期刊发表中医论文70余篇,其中9篇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有的论文被国内外医学家编入医学专著。龚老编写的有江西医学院中医教材《常见病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知识手册》,参与编写的有《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长江医话》《中医精华浅说》《中医护理学》《杏林医选》,主审《中草药彩色图谱与验方》及《望病自疗500法》等。
龚老除了精通医学之外,对于古典诗词也颇有心得,他爱好古典诗词,系江西诗词学会会员。编著有《岐黄余韵》。在全国性诗词专著及《江西诗词》发表诗词百余首,如《中华当代山水诗词选》、《类编中华诗词大系》、《首届神州杯诗词联大赛作品集》、《中华当代绝句选粹》、《抗击非典诗词选》、《当代江西山水诗词选》、《当代诗词绝句辑选》等专著。
龚老还喜欢收集记载有趣的医案医话,同为江西名医,龚老当然也记录了姚荷生老先生的行医故事,不仅有趣,更是以启后学。
龚老在其《长江医话》中记载:姚荷生教授于抗日战争期间曾遇一位40岁男性患者,常近酒色,炎暑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
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食、纳、二便以及神色、舌苔均无特殊表现,尺沉稍欠流利。
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黄帝内经》所谓“湿热不攘”则生痿躄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患者的生活史,当夹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谁知患者连服6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
患者焦急欲请“草药郎中”,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
草医一见未及问病,即指患者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呵!”姚已叹其诊断之神,及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3天下床行走,更欲观其方。见其药用廿余味,反复玩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大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患者对麻黄用至2两深有顾虑,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4两,你们害怕,今用2两决不可少”。
患者坚称如姚老不作主,决不进服。姚老认为其用药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早有先例,但仍嘱其预备人参末,以防大汗不测。
患者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g)1剂,翌晨患者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40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龚老先生说,《伤寒论》中有汗用麻黄条文: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越婢汤:“续自汗出”等,但用麻黄皆配大剂量石膏。但上案草医所开处方并无石膏,而是用杏仁、薏仁利水止汗。
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他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用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证,内闭过甚,正邪相搏,故反汗出。因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可见,名医读名医的故事,其后还按语几句,也是有趣得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