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奖名单] 张思莱:育儿“第三种力量”为何吸引我?

[中奖名单] 张思莱:育儿“第三种力量”为何吸引我?

中奖名单

1. 谭珍珍 湖南
2. 彭彩萍 广东
3. 吴颖妍 四川
4. 姚莹莹 上海
5. 陈燕平 广州
6. 高桦 山西
7. 龙志丽 珠海
8. 黎文君 长沙
9. 刘敏 山东
10. 汪欣欣 天津
11. 黄柠檬 广西
12. 韩春 上海
13. 张文萍 浙江
14. 蒋帅 苏州
15. 戴平珍 北京
16. 夏艺柠 四川
17. 张曼曼 山东
18. 王迟 天津
19. 钱新昊 北京
20. 王艳芸 上海

静洁(妈咪Jane)的书即将要出版了,
我除了要祝贺她之外,
由衷地为她高兴。

记得她曾带着20名孩子去贫困的肯尼亚做公益夏令营,期间发的微信和微博,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当时我就劝告静洁要把这次去肯尼亚夏令营的各种素材总结成书。但因为她不仅工作忙,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教育和培养孩子又是她的重中之重,两者都要兼顾,真的有些忙不过来。这次,她终于把这些内容写进了新书。

妈咪Jane在肯尼亚参与世界青少年
公益夏令营“解放孩子” Free The Children

认识静洁有很多年了,当初她带着两个孩子从纽约回到上海,本可以悠闲轻松地做两个孩子的妈妈,可是她却在使命感的驱使下,自己创业,并在网络上写博客、微博,为提升广大妈妈对科学育儿的认识而发声。近几年,她创办的科学育儿“父母堂”更是广受赞誉,并被上海市科协评为2015年人文类十大科普微信。

因为我家大外孙子的年龄和她的小儿子相仿,平时一有机会两个孩子就在一起玩儿。通过两个孩子的接触,我能看到,静洁作为一位母亲的用心和智慧。她有不少独到的教育理念,在分享给众多不相识的妈妈的同时,更是自己在亲身实践。


我的小外孙铭铭(左)和妈咪Jane的小儿子
谭响(右)一起做月饼

静洁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很注重给孩子宽广的世界,就像她在书中写到

用大视野来育人,
而不是小视角养儿。

她还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选择,她陪着6岁的大儿子选择学校的经历,真是让我吃惊又佩服。

书中精彩篇段抢先读:

我被要求留在了幼儿园的会客厅里,望着Ian与另外3个孩子被带进了一个活动室。我很好奇,幼儿园老师会怎么“考”一群不谙世事的3岁毛孩子。估计30来分钟后,校长亲自来请我进了她的办公室,说要聊一聊,其实这就算是家长面试了。在递交书面申请表时我曾突发奇想,决定附上一页A4纸的信,把我们的家庭情况和平时与孩子的互动做了详尽的描述。没想到这个“创意”竟然为我们母子赢得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面试,校长见了我后便很快地进入了谈话主题。

她对我说:“您的孩子观察力很强。”我好奇地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她说:“您看,活动室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我们安置在孩子的视线水平面之上,所以他们都很容易看到这些物件,并指认出来。但是,我刚才问了一个较特别的问题,那答案都在墙上(高过了孩子的视线)。只有一个孩子答出来了,他就是你的儿子,所以说,Ian的观察力很强。”

原来幼儿园里所谓的面试不是什么知识类的考试,也没有拿笔拿纸来测书写能力,看起来就是很稀松平常地让孩子一起玩罢了。然而,震撼我的恰恰就是这个“玩”的事,老师不动声色地把孩子们引入一个自然的环境,在孩子们心情放松地情况下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特点,观察他们与陌生小朋友相处时的沟通状况,以此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具备进入集体生活的各项能力,而一旦录取,这个面试里的许多细节又会被用来考虑如何为孩子合理分班等等。

这第一次母子面试变成了我成为母亲后的第一次自我觉醒:原来我从来没有好好地观察过Ian ,即使我全身心投入地与Ian一起做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我也没能好好地理解他。从那天开始,我意识到了一个经常被中国家庭忽略的育儿真理,那就是父母不是生来就懂孩子的!

我在读她的书稿时,最被吸引的是她提出来的

教子的第三种力量

这个理念真是非常新颖,读来又觉得很熟悉,因为她讲的无论是可以成为“第三种力量”的人、事,还是一项活动,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找到的,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对孩子用心。


周末和节假日里妈咪Jane的小儿子参与街头音乐剧的演出。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歌舞的快乐律动,更让他们历练了表达、表现和自信。这也正是妈咪Jane在《父母的格局》中所描述的“第三种力量”。

书中精彩篇段抢先读:

“第三种力量”是我在18年育儿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和实操经验。 我把“第一种力量”称为亲情的力量,来自原生的父母和家庭;“第二种力量”称为知识的力量,来自老师和学校。 “第三种力量”则是能帮助把亲情和知识有效转化成孩子内动力的一种推动作用,它就像一个电伏转换器,可以把110伏电压有效地转压成220伏。这是一种多元作用的微小不起眼的力量,生活里处处都有,但常常被忽视。我记录下发生在我和孩子生活里的12个生活片断,它们代表着12种看不见的力量,可以来自亲朋好友、榜样精神、人生辅导员或一个小小集体,也可以是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张机票、一次旅行和一连串的错误,更可以是孩子们所面对的一次困难一连串挑战。这些宝贵的“第三种力量”有的可遇不可求,有的需要父母去仔细探索和发现,有的要求父母耐心和持久的实践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一直觉得静洁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投入很多,但不像很多妈妈那么身心疲惫,她总是快快乐乐,充满笑声,让人感到她真的在享受妈妈这个身份。

这次读到她的书稿,找到了她一直说的“快乐育儿”的根本,不仅仅是心态要好,还要有办法、有智慧。她并不是一位在育儿路上一帆风顺的妈妈,她在这本书稿的第一节就抛出了“其实,我们不懂孩子。”也并不是两个孩子从小到大就聪明、懂事,她遇到的孩子制造的大大小小的难题一点儿也不少,但是她善用方法,善于借力,善于机智地解决难题,这是值得每一位妈妈学习的地方。

静洁在书稿中讲到的闲暇教育,也是我感触很深的地方。平时我的外孙子经常去他们家,也参加了由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财商童星》栏目和静洁的“父母堂”联合打造的“水公益”夏令营,这次“水公益”财商之旅传播出公益新理念:用爱和音乐创造财富。训练营在6天5晚中亮点闪烁,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由静洁全程担任“班主任”,带领小朋友们完成各项公益任务:做水资源保护现状大考察;在专家助力下学习用众筹方式做公益;让每位小朋友散发岀公益财智和爱心。


妈咪Jane带领16位孩子和4位辅导员
一起完成了为时6天的财商夏令营


中间的这位白色上衣就是我的小外孙铭铭

在一系列活动中,孩子既能动脑、动手,还颇为受教,而且明白了赖以生存的水有多珍贵。正如静洁所说:最高境界的财商熏陶来源于公益实践。

闲暇教育目前在国内还不是特别受重视,很多父母对闲暇的理解比较局限,有些人甚至认为闲暇就是“闲着”或者就是“玩儿”,也有些父母用各种辅导班去填充孩子的闲暇时间。其实这样都不对!


孩子们正在为“水公益”事业出谋划策

读读静洁写的内容,就会发现,闲暇中蕴含着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像她在书稿里写到的

规划闲暇时间、如何更好地读闲书、亲近自然、家庭DIY、击剑赛、丰富的夏令营以及非洲之行等,这些有规划、有意义的闲暇时间才是孩子成长的优质养料。

这本书还有很多对广大父母有启发的内容,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养育孩子,也希望她的育人观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更希望她提出的教育理论能够发扬光大!

妈咪Jane•黄静洁
上海十大科普公号“父母堂”创办人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