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赠书] 是什么让孩子的大脑开窍?

[赠书] 是什么让孩子的大脑开窍?
转自:父母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0MzMwMA==&mid=2657097820&idx=1&sn=7b19b2751af92a9b5566a93790eef78f

黄静洁 妈咪Jane
中西合璧育儿专家
著名音乐家谭盾的夫人
上海十大科普公号“父母堂”创办人
畅销书《父母的格局》作者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小儿子今年12岁了。2天前,我赶去他在美国参加的艺术夏令营接他回家。在夏令营里,我看到孩子们有主修音乐、戏剧表演、创意写作、电影创作、音乐剧表演……年龄都在8岁-18岁之间,跨度整整有10年。

在这段3-6个星期的营地生活里,这些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把手机、电脑等一股脑地交给夏令营老师,只有等到周末才可以拿回来一个小时。对此我很吃惊,为何这些孩子能心甘情愿地放弃使用电子产品?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热爱。

我的小儿子一周前刚从这个夏令营回家

读到这里,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会说:这样真好啊,我也想杜绝孩子玩游戏,明年我也把孩子送去这个神奇的地方。

但是,让孩子自愿进入一个夏令营,并放弃每天热衷玩的游戏,这对父母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像是在为孩子做早教“功课”,等到孩子八九岁时才开始实施,那真的就太晚了。

我和小儿子在敲鼓,一起感受节奏的魅力

为孩子做早教,父母的“功课”是什么?

1 、要让孩子能对新的事物、对周边的生活、和家庭之外发生的事情感兴趣;

2 、要学会自律,自己掌握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要做到以上二件事,就要先从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开始做起,因为一切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

孩子最早的学习从“听”开始

第一阶段:认识妈妈

小宝宝出生,第一件事就是求得生存。而这份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就是从“听”开始的。

当孩子出生时,他的眼睛是看不见妈妈的,他通过嗅觉和听觉找到奶在哪里。再追溯回去,胎儿在5-9个月之间,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能听见妈妈的声音了。

等到他度过了最初的生存期,他的眼睛朦朦胧胧看到了妈妈,他会想,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的妈妈呢?于是他听着妈妈嘴里发出的熟悉的声音,拿它与妈妈的脸对接,然后认定:哦!原来我的妈妈就是她!

第二阶段:学说话
学说话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听。如果宝宝听不到,他就不会模仿,不会跟着讲,所以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说话也会有障碍。因此听是一种对大脑的神经的必要刺激,通过声音,我们要传达给宝宝的信息才能进入大脑,“按摩”着脑神经,慢慢让孩子接受各种信息。

直到有一天,孩子说:“妈妈““爸爸”“我要”“水”“下雨了”……慢慢地他学会说话了,学会用语句来表达所思所想所要了。可以看到孩子的这些关键的生存能力都是从听开始的。

第三阶段:学阅读
阅读是一切高级学习的起点。比如,大家会说中文,但如果你是文盲,高级的学习就不能完成,自我的学习就没法展开,因此自学的重要途径也必须从阅读开始。那么阅读与听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要让孩子记得自己姓王,三横王,我们就重复告诉孩子怎么念“王”字,他便会记得“王”是我的姓。可是,“王”字有四声,每一个声调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当一个孩子不能听的时候,他还能理解这个字后面的不同含义吗?还能准确有效地阅读吗?

所以,识字也是从“听”开始的,从听再进步到读;会读以后,再去理解词意;理解完之后才能有效记忆;记忆完后再次读出来,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听、读、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全过程。

“听”和“聆听”有什么区别?

小儿子在用鼓锤敲击钢片琴

经常有妈妈对着孩子大喊,“我跟你说话你听见了吗?”可很多孩子是一边点头一边“恩恩”地表示我听到了,但其实他没听进去。这个小小场景就说明了“听”与“聆听”的区别。

”聆听”就是“我听”的过程,再加上理解,加上专注力,再加上对“听懂”或”听不懂”的有效反应,这四个学习进程都包含在“聆听”两个字里面。所以,聆听是更高级的听,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一项重要关键能力。如何训练孩子从"听"养成"聆听"的习惯?这个是需要培养的,怎么培养呢?

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

小儿子在学习音符


在孩子早期教育0-6岁里,培养孩子聆听能力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使用同样的信息,比如用一首儿歌来验证哪种学习方式对孩子的记忆能力更有正面影响力。第一种方式是把儿歌念给孩子听,另一种方式是用音乐伴唱。结果发现,用音乐形式来唱儿歌的孩子记得更快,理解得更好。哪怕歌词是日文、法语等外语,孩子都能模仿唱出来。然而没音乐时,孩子要花更长的时间去专注记忆和背诵。

更奇妙的是,即使是用朗诵的方式来教孩子儿歌,只要配上一点跟它相关的背景音乐,孩子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又会增强起来。

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任何会发声的物件

三岁以前
我们要帮助他解开与生俱来的成长密码,用声音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在0-3岁之间,我们应该花很多时间,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砸、击、敲、拍生活中各种可以发声的物件,只有这样,音乐和节奏才能贯穿在孩子成长的分分秒秒之中。

三岁以后
我们为孩子进行的早教活动应该围绕以下2个目的展开 :

增强记忆力: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唱歌,用重复唱儿歌来刺激他们去记忆。

增强分析力、辨别力和归类能力:三岁以后,孩子要进入幼儿园了,应该要知道什么东西归类到哪里去,要知道早上按时间起床,要知道午饭到了要吃饭,吃完饭要把饭碗拿到哪里去,这些都属于分析、辨别和归类的能力范畴。而这些能力都跟孩子的执行控制有关。大脑科学已证明,要让孩子聪明,父母早期要把力气花在刺激孩子的记忆控制、工作执行控制和专注度控制上。

为何学音乐的孩子更聪明
更具专注力?

音乐里有节拍(beats)、节奏(rhythm) 、速度(tempo),这三个是音乐最基本元素,它们都跟数学有关。

节拍(beats)与数数有关,节奏(rhythm)教孩子认识数学中的规律,速度(tempo)引导孩子去体验和记忆时间之间的间隔。


大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聪明或智力就是衡量大脑能否将时间与空间做有效的排序,而节拍、节奏、速度正是训练孩子对时间、空间的理解、掌握和控制,所以早期接触音乐的孩子在数学方面所受到的刺激会更多,这也就形成大家所说的“学音乐的孩子更聪明”。”

音乐就像一座声音的桥梁,把外部世界与孩子的内部世界相连,达到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效果。神经元得不到刺激就不会连接;而多使用就会强化、刺激神经元;强化之后,进入固化阶段,这就是个漫长的早期启蒙和学习过程。

所以,聪明的孩子不是一天造就的,更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在孩子早期成长的每一天里,妈妈更应该关注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用音乐活动来刺激孩子各方面有效学习,创造机会让孩子与所学习的内容做互动,这样持续的刺激才会让孩子聪明起来、敏感起来。

怎么巧用音乐,刺激幼儿大脑?

小儿子正在研究打击乐的鼓锤

01、提供多样的音乐氛围,不要只给孩子听一种音乐

每一种音乐都是一种养料、一种刺激。所以,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当中引入各种音乐。

比如我的孩子在10年前曾上过的金宝贝音乐课程。记得那时的课上就有放各种音乐风格的歌给孩子听;有儿童式摇滚乐,鼓励孩子身体律动;还有各类外国儿歌引导孩子敏感于语言的不同发音,例如非洲的、巴西的歌;还有讲故事式的、重复演唱式的民谣,以传递各种正面的道理、情怀。

在我心中孩子可以听的音乐类型是没有固定的,但是建议不要让0-6岁孩子听重金属类、高分贝的音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用耳朵做聆听,而聆听则更需要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

我和小儿子一起学习写人生第一个音符

我更建议除了参加音乐早教课程、参加集体活动之外,还可以巧用在家的时间来音乐启蒙。比如,晚上睡觉前的时间段特别重要,可以选择一些睡眠歌曲音乐,让孩子的脑子安静下来。

早上放什么音乐也非常重要。如果说孩子的起床时间是在5-6点,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播放具有自然美感的音乐是最佳的。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哼唱小动物主题的儿歌。因为孩子在刚醒时想象能力非常强,快节奏的钢琴曲、儿歌也都特别好。

下午活动时,孩子处于兴奋状态,这时可以放节奏愉快、但不刺激的音乐和歌曲。等活动完了后,开始引导孩子聆听安静的渐缓的音乐。

02、引导孩子认识、发现不同的发声物件

我认为可以让孩子自主探险的玩具是最好的生活“教具”。孩子们都喜欢会发声的物件,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可以是有声的“玩具”。我们要为孩子找一些可以自由打击、拍打的“乐器”玩具。记得当时小儿子就爱上了响板、沙锤(drum stick)、木鱼、钢片琴等。

03、父母和孩子一起唱

和孩子唱什么歌很有讲究,数字歌可以认识数学,英文字母歌练习英语,节奏类歌曲鼓励孩子律动,语言类歌曲促进表达等。孩子小时候唱歌跳舞,一起从听到唱,从背歌词到词汇积累,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记忆力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长大后的人格魅力。

04、在音乐中唱、跳、舞、演

孩子只有听,但没有表演、没有参与,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只有当孩子参与进来后,他们才会真正开始从模仿到体验,从接受指令到执行的进程,与此同时,孩子们还会通过表演增强创造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

我与小儿子一起经历了十余年的音乐成长岁月,关于巧用音乐作为早教工具,我发现父母保持良好心态尤为重要:

1 、我们不是在造就天才,而是在用音乐唤醒和固化孩子与生俱来的各项能力。

2 、我们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在培养一个更自然、快乐,更富有情感的人。

3 、我们不求功利,而是希望通过练习音乐让孩子养成自始至终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养成一份追求自我完美的人格精神。而这份态度是可以被复制到孩子今后所有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去的。

赠书(周三周四两天)

今天我给大家赠送著名音乐家谭盾夫人黄静洁老师新出的一本新书《学习的格局》。以上文章的作者就是黄老师。

我和黄老师很熟悉,尤其是看到她夫妇两人将两个儿子培养的那么优秀,从心里佩服他们夫妇!从黄老师上本书《父母的格局》畅谈了如何做一个合格有格局的父母,到这本书这本书又通过她小儿子成长的过程谈到如何培养提高学习效率的六大技能。如何驱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力量,如何处理孩子犯错的问题,对于遇到困境的孩子如何让他正确逆转。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本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我推荐给家长们!

在此文章下点赞并留言,分享你对此篇文章的感受,点赞最高的前十位即可获赠绘本。欢迎感兴趣的爸妈积极参与,请各位爸妈留意。(截止时间3月26日早上10点)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