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各论 / 正文

赤游丹针灸治疗辨证配穴手法解析

定义(erysipelas): 是以患部皮肤突然灼热疼痛,色如涂丹,游走极快为主症的病证。 好发: 本病好发于颜面和小腿部,其中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游走全身者称“赤游丹”。 病因: 其发生常与素体血分有热、肌肤破损、火毒入侵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 在肌肤腠理。 基本病机: 是血热火毒蕴结肌肤, 病性: 实证。 西医学: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辨证】 主症: 局部皮肤突然变赤,色如涂丹,焮红肿胀,边界分明,迅速蔓延。 兼症: ①发于头面部,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眼胞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火毒夹风。 ②发于下肢,红斑表面出现黄色水疱,伴心烦胸闷,口苦口干,关节肿痛,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火毒夹湿。 ③若出现壮热烦躁,胸闷呕吐,神昏谵语等,属危急之候,为火毒内陷。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泻火解毒,凉血祛瘀。以督脉及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大椎曲池合谷委中阿是穴 配穴: ①火毒夹风配百会、风池。 ②火毒夹湿配阴陵泉、血海、内庭。 ③火毒内陷配十宣或十二井。 方义: ①阳盛则热,热甚为火,火极为毒,清火毒必当泻阳气。 ②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明经多气多血,在三阳经中阳气最盛,故治疗本病取督脉、阳明经穴为主。 ③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交会穴,合谷、曲池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三穴同用可泻阳气而清火毒。 ④委中别称“血郄”,凡血分热毒壅盛之急症,用之最宜。 ⑤点刺大椎、委中和阿是穴出血既可清泻诸阳之热,又可清泄血分郁热,凉血解毒,寓“菀陈则除之”之意。 操作: ①毫针泻法。 ②大椎、委中、十宣、十二井、阿是穴三棱针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耳尖、耳背静脉、皮损对应部位、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放血,余穴毫针刺,中度刺激。 (2)刺络拔罐法: 患部阿是穴。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使污血邪毒尽出,每日1次。面部慎用。 【按语】 1.针刺治疗丹毒有一定疗效,一般应配合内服或外用中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病情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2.针具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