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来袭!疫苗怎么打?别慌,卫计委教你抗流感!
一入秋,很多病毒都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流感病毒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也即将进入高发期。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今年的新冠疫情还没有彻底消停——
下半年来在广东、江苏、福建陆续出现新冠疫情,成人和儿童均有发病,截至 9 月 22 日已有超过 100 名 14 岁以下儿童住院治疗。
尽管国内已经进行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但目前尚未覆盖 12 岁以下各年龄组人群。
因此对于暂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儿童而言,为了降低同时感染和与新冠肺炎症状混淆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也显得尤为重要。
流感高发季,防控早知道
流感来了,这些常识记得收藏。
01◆◆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
◆◆
普通感冒常由于受凉或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不强,症状较轻,呈自限性。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其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02◆◆如何判断是否患流感?
◆◆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
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03◆◆哪些人易得流感?
◆◆
流感对人群普遍易感。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多数人表现为轻症,可在一周内自愈。
部分人群特别是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可导致并发症,出现严重临床后果甚至死亡,要密切关注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病情变化。
04◆◆关于流感疫苗
◆◆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仅个别出现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疫苗接种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接种人群:
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
接种时间:
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如果错过时间,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时间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接种三价还是四价疫苗:
三价疫苗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一种,四价疫苗增加了一种乙型流感病毒。
两类疫苗均可对流感感染起来预防作用,没有优先推荐,可自愿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05◆◆预防流感小妙招
◆◆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抗病毒能力,增加抵抗力。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均衡营养,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等。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如果是好动的孩子,切记不要给他捂得太严实,汗液散发不出去会让孩子更容易感冒。
可用中药板蓝根、贯众、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用(连服3—5日,儿童用量减半),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06◆◆流感可用药物预防吗?
◆◆
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接触流感患者后进行药物性预防。
西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中成药可用连花清瘟等,但药物预防是一种紧急临时预防措施,不能代替疫苗接种。
07◆◆流感如何治疗?
◆◆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治疗重点是缓解如发烧、咳嗽等的流感样症状,应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导致重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08◆◆图说流感诊治方案
◆◆
最后,一起来看看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
图源:摄图网
往期推荐
▼
中国人死因排名出炉!头号杀手竟然是……
易被误诊为胃病的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凶残?
28岁熬夜猝死不是个例,如何降低晚睡危害?
95%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到底切不切?
End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