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小心脑中的“定时炸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小心脑中的“定时炸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冬季,心脑血管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现代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

正因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原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脑梗塞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多加注意,格外当心。

0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就是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常见症状有心肌梗死、动脉硬化、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一多”特点:是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02发病原因是什么?

1、干燥的气候:北方气候干燥,容易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感冒诱发的炎症:由于季节寒冷,感冒的经常发生会诱发多种炎症,而炎症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骤降的气温:寒冷的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小动脉痉挛,增加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血粘度增加,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体温低时体表血管弹性降低,血压的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03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

保暖

室内温度最好在18-25℃,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气温下降寒冷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同时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饮食以清淡为主:遵循低盐、低油、低糖是关键,增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监测血糖、血压

天凉耗能减少,应合理控制血糖值,空腹最好6毫摩尔每升,餐后8-10毫摩尔每升。

及时调整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冬季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升血压激素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和易波动,老年人更明显。

预防超重和肥胖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坚持服药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冬季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VII等促血栓物质活性增强,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小板活化,更容易有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人群以及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要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避免吃吃停停,甚至不吃。

调整治疗需商讨:很多患者认为症状改善或者血压平稳就自行中断服药,其实疾病依然存在,若需要减少或停止某种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雾霾天气避免外出运动,一般心血管患者不适宜晨练。

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常见的诱发因素,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

控制情绪

学会知足、学会宣泄、学会转移,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拥有持久的、健康的“好情绪”。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时间减少,失眠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功能活动相对亢进,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诱发心绞痛,甚至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到医院检查

一旦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加重或有新发症状,如血压突然升高,胸痛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头晕乏力等都要及时就诊,情况严重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专家提醒,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源网络,侵删

往期经典好文

中国人一年吃掉4万亿,却吃出一身病!说的是你吗?

官方发布:流感大爆发!别慌,卫计委教你抗流感!
一支烟毁掉全家人!看看吸烟者的肺,让你发抖!
他28岁,熬夜猝死,上天正狠狠惩罚晚睡的人!

End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