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话说三伏贴----你家宝有没前胸后背贴两坨

话说三伏贴你家宝有没前胸后背贴两坨

#妇儿谈

上周门诊(2018年5月19日下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坐标一定要标清楚!)连着看了三位小患者,三位家长居然问了同样的问题!
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估计这问题会越来越多,为了节约我宝贵的口水,考虑再三,我打算先费点笔墨,为后续而来的酷暑节约点口舌。
我先来还原一下现场~~~
第一个小患者,身高体重班级里数一数二,怕热,经常流鼻血,活动后明显比其他小朋友出汗多,睡觉也出汗多,唇红,舌红,便秘,扁桃腺视诊II度肿大,红肿。经常扁桃体发炎,经常感冒,经常咳嗽,就这样一位热很重的小孩子,开方当然是清热为主的。
开完方小孩子母亲问我:“我小孩这种情况能不能做三伏贴,已经做了三年了,今年第三年。”
当时我脑袋里“嗡~~~了下”
一会缓过神来了答复她:“你小孩子这体质不用做三伏贴。”
我给了这位家长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没想到事还没完。
这位母亲反问我:“开三伏贴的医生说要做满三年才行,今年是最后一年,难道不要做了吗?”
隔行如隔山,不懂也不奇怪,我就当作科普宣教好了。
我很详细的答复了这位家长:“你小孩是内热体质,以往哮喘,过敏,扁桃腺发炎发烧都是内热引起的。三伏贴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治的是寒病,贴敷贴用的药都是热药,你小孩体质偏热不是寒病,所以不能用,用了是火上焦油,适得其反。”
我还反问了这位家长:“你带小孩子看中医也很多很多次了,多少也有点经验了,我就问问你,你觉得你家孩子体质是热是寒?”
她都不暇思考的答复我:“是热体质。”
看她的神情,感觉当时是豁然开朗了!
紧接着又接诊一位小患者,情况基本类似,家长的询问也类似。
但是还没完,居然第三位小患者又是如此,直接令我崩溃~~~
三伏贴都这么搞,我们中医不被黑才怪!
三伏贴都这么搞,传统招牌不被搞瘫才怪!
三伏贴都这么搞,下一代不被整残了才怪!
我觉得这件事一定要复盘一下,然后把基本道理科普一下,不紧对众多小患者有帮助,对我们中医行业也是有帮助的。
首先要肯定,三伏贴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如果符合适应症,确实是有治疗作用的。
三伏贴,要在酷暑三伏做治疗,就是借力打力,利用天时,天暑热蒸,毛孔开泄,加上合理调配的药材,恰当的取穴,拔除寒性病的病根。
本来是很巧妙的好方法,符合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动态治疗观。
但是方法虽好,重点是要用的对啊!
用错了,可是会加重病情的,特别是用来治疗热性病。
作为患者如何判断自己的小孩是否适合呢?
关键是诊断!
不论使用任何治疗方案,或者治疗方法,或者治疗工具。
第一位是诊断!
第二位是诊断!
第三位是诊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诊断!诊断!诊断!
我们圈内的行话叫做: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Understand?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
望、闻二诊患者一般看不出门道,
作为患者可以从问、切二诊中作观察。
小孩子的病问诊尤其重要,特别是问既往史,和小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问的越详细的医生,越靠谱。
再是切诊,任何中医治疗方法,切诊必不可少的,就算是装装样子,也不能省略。
如果连切脉的样子也不装的中医师,那要有多懒啊!(买一送一,科普一下,切脉要切双手哦!)
这种装样子也懒得装的中医师你也敢去看吗?
任何治疗方法在实施前,一定要有切脉。不管是贴敷贴也好,打穴位注射也好,扎针灸也好,推拿也好,开中药方也好,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中医师不诊脉,就治疗。那是犯了天条的!为什么?犯行规啊!因为没诊断而有治疗啊!Understand?
所以不是什么病都可以三伏贴的。
一般而言,适合三伏贴的小患者多为寒性体质。
举几个比较容易判断的症状:比如出汗比其他小朋友少,唇色偏淡,食欲偏差些,面色黄而偏白,皮肤偏干,光泽偏差这些。
反之:容易出汗,唇色红,食欲旺盛,面色红,皮肤油润,光亮。一般是不适合三伏贴的。
当然最好是找靠谱中医师诊断是最好的。
最后解答一下为什么很多体质热的小朋友容易感冒咳嗽,甚至哮喘。
最多的是内热、湿热、痰热体质,因为容易出汗,汗后受风,小孩子又贪玩,也不会注意这些情况,所以容易感冒、咳嗽、或哮喘发作。再加上几次治疗不当,输液、雾化多整几次就容易形成过敏体质、鼻炎、哮喘等等。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非常多见。
当今社会,说句实话,适合冬病夏治的小孩子其实是不多的,老年患者有一小部分。适合这些疗法的患者已经远远少于解放前了。
要知道疾病谱随社会环境的改变会改变,七十年前的常见病,现在并不常见。
您家小宝有没有热的冒汗还被拉着去前胸后背贴两坨呢?
看完此文请三思!

谈谈目前的灸疗现状

大家关心的减肥问题

谈谈“姨妈”量少血虚篇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