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暑的滋味
#医案故事
莫干幽清,碧涛连绵,楼阁掩映,修竹风吟。
如同千人千面一样,每一座山都有她别样的风姿。奇险壮美这些词和她都沾不上边,声名也估计不出江浙。但她有其独特的气质,这座山有别样的雅致精巧,你若细品,非同寻常。
酷暑炎炎,所以我上山图个清静。
白云山庄,视野开阔,山风清凉,闲坐饮茶,这里是发呆的好地方。
清晨傍晚,缓行四处,待游人渐渐多了,寻个小楼,喝茶看书,闲看山景,这日子本想着多过几天。
可惜!这样的神仙日子,天也嫉妒,所以清闲日子,大多数人是无福消受,也消受不起的。
于是乎!尚未得几许闲散,这身体就开始不争气了。
病都不知从何而起,毫无征兆,正是所谓的虚邪贼风。
暑病因于天暑热蒸,人多受之不觉,不似感寒,多有明确的受寒之因,大多也能回忆起受寒之时。
虽然没有享受莫干仙山的逍遥自在,但细细品味一下受暑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亲自体会了一把,也算这次游山别样的收获,庆幸自己是一枚中医师,品味品味伤暑发热,感受小恙,也算收支平衡,损失也就不算太大了。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头胀是第一个出现的症状。
最突出的不适也是头胀,同时伴有头晕,位置主要在后脑勺、太阳穴,头胀比头晕明显,头胀基本贯穿整个过程,躺着会舒服些,胀感会轻微一点,起来活动,特别是头晃动的厉害,胀感会明显。头胀这个感觉是这次病程中最难受的症状。
有风或者偏凉的时候,身上凛凛然有些怕冷,但程度不重,持续时间也不长,空气不太流通或者闷热一些,就觉得身上热,出汗,这汗时大时小,因为人昏昏沉沉的,所以躺在床上大约二十个小时左右。
感觉怎么躺都不舒服,腰背酸胀,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不论哪个姿势躺,都难受,但又不想起来,觉得倦怠,没有精神,所以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当然说到底,实事上还是睡着稍微好过一点。
躺在床上,房间里不开空调,我本身略微有点怕热,但不能吹空调,吹了会略微怕冷,起鸡皮,头会胀,所以只能热着,热着也不舒服,烦热出汗,但说到底还是热一点好过些。
除了头胀,基本上各种症状都不是最明显,当时就有发热,但自身感觉不明显,过了半天左右,我才觉得自己在发烧,咳嗽鼻塞之类的其他症状都没有。
当时在山上,也无处抓药治疗,人也倦懒得不行,基本躺在床上完全不想动,连看看时间看看手机都懒得动一下,虽然睡着,其实也恍恍惚惚,根本睡不深,但起又起不来,脑子也属于停顿状态,诊脉看舌我都不想去动一下。
躺了将近一日夜,当中随便扒拉了顿汤泡饭,总算睡足了,散散步也就准备下山了。
渐渐的慢慢各种不适也就散去了,它悄悄的来,也悄悄的走。最后消失的症状,也是头胀。
过程我用心感受了,有点体会,我想仅仅我自己体会体会有点可惜,所以决定写出来让大家一起体会体会。
这就是我们中医六气外感中的伤暑,别有滋味,不容错过。
虽然病中倦怠,舌脉未诊,但病后我久久回味,还是要总结一下的。
我的病主要是伤于时令之气,暑热外感,兼有上受。太阳少阳之表为主。
如果有条件处方,想了想还是香薷饮加味:
香薷10 厚朴10 扁豆花8 薄荷8
滑石10 蔓荆子10 菊花10 连翘10
最后申明一下,写此文,我是自娱自乐而已,您别照方抓药哦!诊病用方,请咨询靠谱医师,切勿自行用药。
后记:
夏季感冒发热,伤暑居多,因为空调的普遍使用,空调着凉也不少,但和冬春季感寒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所以在夏季,外寒闭暑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夏季感冒,中成药别乱用哦!用对的概率微乎其微,以前还碰到一些爱好者,喜欢麻黄汤、桂枝汤给自家娃娃胡乱上的,知道您是好心,可那是办坏事啊!基本不对症,中医还是很难学的,建议别乱试药,不划算。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这种病治对了会上火
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是怎么回事
夏季最好出点汗
医生你看我哪里虚
如果世上有仙草
话说咳嗽1
最铁杆的中医粉,你绝对想不到
医生:我可以吃萝卜吗
医生,我是不是不能吃绿豆
话说三伏贴你家宝有没前胸后背贴两坨
谈谈目前的灸疗现状
大家关心的减肥问题
谈谈“姨妈”量少血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