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忌口这件事
#妇儿谈
很多人说看中医很麻烦,规矩多,条条框框一大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
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网文都这么宣传,太冷不能吃,太辣不能吃,还有说水果不能吃,牛奶不能吃,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各种说法都有。
其实并不是这么绝对的,中医讲忌口,首先都要讲前提。
不先讲清楚前提,直接说忌口,那就都是耍流氓。
有不少中医粉宝妈带着小宝来就诊,当着小宝故意问我:“医生,小朋友可以吃冷饮吗?”
她的本意是想让我配合她说不能吃,这样她就好名正言顺不让自己的娃吃冷饮,而且可以出师有名,这是医生说的不是我说的,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哟!
没想到我看了看她的娃,出汗多,怕热,流鼻血,体重还有点超,一个典型内热火气重的娃。
我笑着对小朋友说:“平时喜欢吃冷饮是吧?喜欢就吃点,只要不吃太多就可以了。”
听的宝妈目瞪口呆,反问说:“你们中医不是要忌口,不能吃冷饮的嘛?”
谁说的?
典型的误解,怎么忌口要看什么体质,要看得什么病啊!
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忌口就完全不同。
和治疗理念相同,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致宜的。
故而忌口也是因人而异的。
我和这位宝妈解释道:“就你家这位小朋友而言,频繁出鼻血,来看中医,综合整体情况,是内热为主的,而且营养过剩,凉的东西并不忌口,只要不太多就行,常规吃没问题。
相反火气大的东西就要少吃,比如龙眼、荔枝、鸡、带鱼、油炸食品、奶酪这些就要少吃点。
其实我们身边不少人的体质就是如此,你留心身边自然会发现。
到了办公室就要把空调打到最低,照样出汗比身边的人多,喝什么都要冰的,衣服也穿的少。正是因为体质热啊!
通常很多人认为的喝水要用保温杯,多穿保暖这些养生的常规操作,人家这内热体质受不了的呀!
换个体质寒的,那些常温的水也发自本能的拒绝,根本喝不下去啊!
如果是全身都怕冷,穿的又明显多于同龄人,面色唇色都偏白,光泽稍差,月经延后量少的虚寒小主们,冷饮当然是要忌口的。但相反,辛辣温热的东西,就不用太忌。
如果大便粘,出汗气味重,脸上油光明显,人又懒洋洋的湿气人群,少吃点水果、牛奶这些增加湿气的东西,是对路的。
相反,舌苔少,皮肤干,睡眠差,吃不胖的人群,喝牛奶、吃水果对身体还有些滋养作用,根本不用忌这些东西。
我们看网上很多观点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说多吃水果好,有的则说多吃不好,有的说多喝牛奶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多吃高蛋白饮食好,有的说不好,等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要看前提的,就是什么情况多吃好,什么情况多吃不好。
东西没什么好不好的,关键在于怎么用,怎么吃。
物无美恶,再人择用嘛!
如果没有前提条件,直接谈论方法,就是无意义的事情。
这就体现出了我们中医师的价值,有了对体质,对疾病正确的判断,才有对症的治疗,以及相适并恰当的忌口。
如果没有准确的认识,也就没有合理的结论。
同理,有的人喜欢给自己折腾点东西补补,但没有对体质、疾病状态等前提的认识。
人家说喝黄芪好,自己也泡点,但你说话语速快,声音高亢,脾气急,睡眠差,喝了适得其反啊!
人家说吃三七好,你面色淡黄,少光泽,皮肤干燥脱屑,月经量少掉头发,吃了也是适得其反。
人家说阿胶糕养颜,你喝水容易胖,口苦口气重,人到中年还老长痘痘,是不是越吃问题越多啊?
……
东西都是好东西,药也都是好药。
那也得用的对才灵。
也有很多人觉得中医太灵活了,怎么说都有道理。
这又说的片面了,如果把前提给说明白了,中医的对策都是有很明确的脉络可寻的。
正是因为前提不同,故而结论不同。
最近全世界都处于新冠疫情之下,有人说要吃的有营养,要高蛋白饮食,说早饭千万别喝粥。
这种就是比较片面的说法。
如果是没有病的健康人,你可以爱吃肉吃肉,爱喝粥喝粥,随你所好即可。
如果是得了新冠这种传染病,你片面追求营养、追求高蛋白。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幼稚想法。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会令患者消化吸收能力大大下降。
新冠这种传染病,亦是如此,很多患者甚至都没有饥饿感,味觉嗅觉都会有减退。
你要知道对患者而言,不是你的食物富含的营养越高,患者就能吸收的越好。
能不能吸收才是关键问题。
高蛋白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难吸收啊!
吸收不了,硬吃搁在消化道,吃了一顿,难受三天,更是得不偿失,更不利于疾病康复。
故而中医的着眼点是这样的,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状态,评测患者胃肠功能,提供与患者相适应相匹配并在消化能力范围内的食物及食谱,依照其消化能力而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食谱。
而不是一概而论的强调必须吃这个或者必须吃那个。
吃什么根据实情定夺,中医讲究量体裁衣,不能刻舟求剑。
千篇一律的机械认识,无以应对生命体无限复杂的疾病现象。
故而很多情况下,对于传染病,我们建议患者喝粥,是评测患者的吸收能力只能如此,而不刻意执着不顾实际情况的追求营养。
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张德忠院长在武汉一线运用中医药的采访,可以发现,患者在中医理念的指导下,患者食欲迅速改善。
病情改善食欲提高了,再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慢慢调节其饮食结构,是更为合理的策略。
试想,看到东西没胃口甚至想吐,看到鸡蛋牛奶都要恶心三天的患者,你真的要一根筋,坚持高营养吗?
有的时候,分步骤讲策略才是更合理的。
鸡蛋牛奶有鸡蛋牛奶的好,白粥烂糊面有白粥烂糊面的好。
如果不知道白粥烂糊面的好处,想必鸡蛋牛奶的好处也是搞不太明白的。
我们中医师在临床治疗很多复杂的许多疾病交织在一起的慢性病时,第一考虑的就是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有些患者红烧肉吃一块都搁的难受,你上手就想当归、熟地、人参、黄芪峻补吗?
没门的,只好分步走,先用轻柔之品缓补清补。
慢慢红烧肉一顿能吃个三五块了,再考虑当归熟地也不迟。
老古话,欲速则不达,不是白说的。
作为医师,医疗策略也是很重要的,生活要有常识,而有些常识应该体现在你的诊疗思虑中。
而不是反复的一概而论的讲一定要怎么怎么样。
对于新冠,中医辨证以“湿”邪为主,即使是从预防角度谈,高营养是增加痰湿的,反而是更容易感染,因为“湿”邪对于高营养状态是最有亲和力的。
不分具体情况,随意下结论。可取吗?
你说呢?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胃部觉得凉是因为寒吗
上热下寒是什么鬼
中医应该怎么学